在史皓元、石汝杰和顾黔合著的《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方言地理学研究(2006年版)》一书中的结论部分这样写道:“在官话和吴语的过渡区域,不论是从官话过渡到吴语,还是从吴语过渡到官话,都是渐变的。正是这种渐变,导致各种形式的交错渗透,使得方言分界不是一刀切,而是一个由多条平行的同言线束带形成的混杂过渡‘带’”。

在南通市通州区内就包含了官话、通东方言混杂块、吴语等几大不同的方言类型。汉语历史上重要的语音演变,如浊音清化,其各个历史阶段都在这里有所体现。

1.中古时期为不送气浊音,通州东部的纯吴语还处于这一阶段。

2.其后由于“浊”的作用,产生送气成分,金沙的清音送气带浊流即为这一状态的“活化石”。

3.最后丢失浊音浊流成分,通州西部的江淮官话区均如此。

作者认为,金沙话的音系结构更具江淮官话特征,不能仅凭送气浊流归于吴语。另据敖小平《南通方言考》中的研究发现,金沙话跟南通话的相似度为83%,远高于通东话的56%。

我们今天要给大家听一段金沙话,是否反映了上述金沙话从通东话向南通话的过渡特征,值得观察。但下例音频仅为个例,不一定有代表性,仅供参考。

 

音频里,“拖地”的“地”读音为/ti/,不送气也无浊流;“理解成”的“成”读音为/tsɛ̃/,不送气无浊流;“钱”读音为/ɕĩ/,声母为擦音/ɕ/,南通话是送气塞擦音/tɕʰ/,吴语是浊擦音/ʑ/。此例提供思考的点是,金沙话过渡到官话是否是这样一条路径:浊音推动声母送气清化、清化声母送气带浊流、完全清化(送不送气不一定)。但在此例中,我们没有看到声母送气现象,或许是发音人的金沙话受到普通话影响而致的一种状态?

 

作者 JP

订阅
通知

2 评论
最新
最早 评价最高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Koheletus
3 年 以前

饭与地非同一个声调,故而应该是普通话影响吧。

2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