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铁生的新浪博客

作者:安铁生

百年前南通人写诗作文颇多,从《张謇全集》、《范伯子诗文集》、《崇川竹枝词》、《海门竹枝词》、《望江南•通州好》等诗词文集中,可以欣赏到昔日南通人文山水风情之美。那么百年前南通人过春节元宵节,除了拜年赏灯放鞭炮外,玩不玩增知益智的猜灯谜呢?据清末民初我的父辈老人过去谈到,南通灯谜与扬州“竹西春社”灯谜一样,有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儿时我父亲还让我们猜谜、给我们讲有趣的“猜某某(谜的南通话发音)”故事。但有些“老南通”不相信或讲没听说过,这也难以责怪诸位,我曾查找了数十本南通市含六县文史资料及民间文艺资料,阅读春节元宵节的文章近百篇之多,也翻阅过钱啸秋、徐海萍、孙支厦、管劲丞、季修甫等多位老文化名人的文集,遗憾的是关于春节灯谜的内容基本是空白,即便有也是一笔带过含糊其词。笔者爱好灯谜60余年,作为南通灯谜学会的顾问,我按推理是一定会有的,也咨询过几位健在的专研诗词联赋的文化老人,苦苦寻找多年就是拿不出证据、甚至蛛丝马迹来,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总希望能对此“冷门小史”寻根溯源,挖掘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
回忆我父亲安颂谟曾于上世纪20年代与钱啸秋(烈士钱素凡之父,50年代曾任南通市副市长)、刘瑞龙(刘延东之父,曾任农业部副部长)等人一同办过南通最早的报纸之一《通海新报》,这是他生前亲口和我们讲过多次并有笔记本记录着的。上世纪50年代我们在上小学时,父亲就找出民国版商务印书馆出的《百科全书》中的灯谜让我们学猜,他还讲过陈葆初办的《通海新报》上也刊登过灯谜,虽然南通市图书馆藏《通海新报》有电子版好几年了,我查过几年的春节都是休刊不出报,于是对此也暂时放弃了搜寻。后来我去请教了记忆力较好的南通博物苑的赵鹏先生,他说对南通灯谜的历史也了解甚少,但曾看到介绍有位叫钱冠群(笔名内方)的文人“吃笔头饭” ,在民国期间南通《通海新报》等做过灯谜供大家竞猜,还喜欢玩春联, 出上联求对得工整的下联,并有悬赏。其作品有哪些,质量数量如何?不得而知。我父亲和赵鹏先生都将南通老灯谜的线索指向百年前的《通海新报》,是否有道理呢?
前不久我为想寻找曾是南通最大寺庙的法轮寺的资料,试查《通海新报》未有所得,不想却意外发现民国八年(1919)新历1 月初,在刊出的“清香适口,老刀牌香烟”带图广告中, 左侧登出“灯谜候教”(即谜面,供大家猜射),还注明“并无赠品”;右侧登出昨日灯谜之射名(即谜底),下有“聊博一粲”四字,意思是看到谜底揭晓,发出会心的一笑吧;而且连登了十多次,即十多条灯谜。白纸黑字历历在目,这可是南通灯谜史上的最早最重大的发现,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极高,我当然十分激动和高兴。
《通海新报》民国八年(1919)新历1 月登出的谜条五花八门内容颇为丰富,如:
谜面                                     谜底                               谜面刊出日期
饭碗问题 (四书一)                   徒哺啜也                         19190105
借花献佛 (论语一)                   乞诸其邻而与之                 19190107
四川路不易行也 (李白诗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9190119
光阴如驶 驻颜乏术 (杜诗一)       岁月催人容易老                 19190109
安排彩仗迓东皇 (红楼人名一)     迎春                               19190117
晓妆每念小张郎 (鸟名一)           画眉                               19190111
底事煎茶没火,问小僮缄口不言 (香烟牌名一)    前门              19190103
 (注解:煎字没下面的四点火,成前字;问字少口,成门字)
老友  (字一)                           做                                  19190113
武器相逢只为财  (字一)             钱                                  19190115

那时《通海新报》是两天出一份报纸,谜底在后两天公布,由于报纸有缺失,有的有谜面无谜底,有的有谜底无谜面。看来这些谜也不深奥,且还很大众口语化,多用的是会意、分扣、增损法,且严格做到谜底的字不可在谜面上出现,基本没有多余的闲字眼。估计不是新创作的,全部无作者名,也不设奖品。有可能是从上海1917年开始出版的《春谜大观》(主编是著名的“南社”诗人王文濡)或其它老谜本上抄来用的,质量不错,都是百年前文人精心之作品。猜谜虽是文字游戏,须有诗词文赋功底,说明当年选谜(或制谜)及猜谜的南通文人水平蛮高,至今还值得欣赏和品味。

作为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灯谜,通过上面《通海新报》中我的意外重大发现,追根溯源南通灯谜的历史,至少有百年以上历史是铁板钉钉没有问题的了。但是找不到元宵灯会上南通人猜射灯谜的详细介绍,也未找到那时的谜本谜书谜条,特别是谜社组织及成员资料(渴望知者提供)。而扬州“竹西春社”就存有《竹西春社抄》七册,共同350条谜传世,其中著名谜家有爱素生等十余人,他们还有去豪绅盐商的庭院“打灯谜”的记录,一时成为淮扬地区风雅的时尚。到了光绪至民国初年,又有“竹西后社”继起,扬州谜人林立,在谜作谜艺谜史研究上均有重大突破和发展,这是南通不如扬州的。也许南通过去的这些资料是有的,因是雕虫小技、应景之作,没有像诗词联赋成册留传下来。南通的老灯谜类的资料,上世纪60年代初南通市工人文化宫编的《乳虎集》部分有人保存收藏着,但我在1962年油印的南通第一册个人专集《灯谜集》,因“文革”破四旧全部销毁了。我还看到有资料谈到,石港镇有“戏曲谜盘”(即放上实物谜猜戏曲名)很有趣,从什么时间开始的,没有确切记录(这种形式出现较迟,我是在1979年与陈学海先生代表南通参加南京九城市谜会上第一次看到)。我也在《南通原生态民歌集成》上看到海门县吟唱的字谜调(猜”廟”字),在《通州民间故事》上有用民歌猜“赵钱孙李”四姓的,在《掘港风情》上有介绍寺庙与商号元宵节办猜谜活动的,这些都是百姓口口相传,究竟是清末、民国还是上世纪60、80年代的?均没有注明,这也是南通人深感遗憾的事。

作者 JP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