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心得分享:听取张振兴先生的报告

2016-05-29 方言与文化

今天有幸听张先生的讲学,一天时间收获良多,现将报告的精粹回忆整理如下,与所有方言爱好者共享:

语言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英语的输出,每年给英国政府创造了上百万英镑的收入。而现在汉语词典也养活了一大批人。

语言是一种投资环境。台商多投资厦门,港商多投资广东,语言接近使然。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好,语言接近也是重要原因。

语言是一个问题。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说不清楚。各有各的说法。推普有推普的好处,但是提出保护文化的同时,对待方言问题就不得回避。地方戏如果用普通话来演的话,会寡然无味。如果谁用普通话来唱京剧、来演楚剧、汉剧的话,会失去很多韵味。这个问题没法解决。现在方言消失得非常快,少数民族语言消失得更快,如满语,几乎只有在东北的一些村子里的老头老太太能说了,而且这样的人也在不断消失。生态有一种平衡,语言也应该有一种平衡。

李荣先生曾经指出,中国方言有很大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除了英语国家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像汉语方言这样有着统一性的。但是汉语方言也有复杂性的一面。有人喜欢总结特点,例如有人总结出徽语有十四个特点,特点多了等于没有特点。说一个人和另一个相比,他有鼻子有眼睛有手有脚,这和别人分不开来了。但是人家总结出徽语这么多特点,并不是说没有这个事实,原因是徽语很复杂,一个村子一个说法,你叫人怎么去总结?很难归纳。方言研究从赵元任开始到现在,就算100年好了,这100年来,汉语方言的事实远远还没有弄清楚。87年写中国方言地图集的时候,湖南还有好多区域根本不知道如何归类,所以当时只好将之归入未分区域。

1981年,李荣先生在第一届汉语方言成立大会上,脱稿讲了四个多小时,极为精彩。我们这里有些年轻的朋友没有机会听到实在是可惜,非常精彩。李先生说,汉语方言犹如面粉厂的仓库,里面有白面、黑面,几倍吨,几千吨,每个人都可以从里头拿出来做馒头,做不完。

湖北方言、湖南方言、安徽方言、江淮方言,还有河南的一部分,是南北方言、东西方言交流的一个重要地区。对中部语言的研究不够是一个缺失。不将中部的方言弄清楚,就很难讨论南部某些方言的特点,也就很难讨论南北方言的关系问题。比如《说文》、《切韵》、《方言》中多提到楚语,有些学者提出南方方言只是沿着苏州南下到浙江,再从浙江到福建,再到广州这一条路线。我举了一个例子,说放出解放军解放全国的时候,不仅从长江下游南渡,而且还从中游、上游向西南推进。方言的南渡完全可以是多线条的。

湖北主要是西南官话,也有江淮官话,有赣语。1937年中央研究院在赵元任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的方言调查,湖北是第五次调查的,但是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是最早出版的,大概在1948年。这个报告是在赵元任、吴宗济、董同龢等五人的努力下完成的。要说缺憾,也是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当时由于时局的原因,找的主要是中华大学的学生,十六七岁。但是报告的优点是很多的。最大的优点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很好地对起来,体例很一致。调查者严格地遵守了既定的体例。我们几十年来方言研究的最大失误是没有统一体例。虽然现在材料很多,但是一比较就发现问题了,很难很难。比如我选择了“屋子”这个词到各个方言点(41卷本的方言分地词典)去找,结果只找到27个,其他方言是不是没有“屋子”的说法呢?肯定不是,只要有人对地方,肯定有房子,肯定是调查者漏掉了,觉得与普通话一样,就没有写上去了。这一点上,报告给了我们极好的榜样。

报告的第二个优点是记音很准确。能把音记准,这是语言学者的第一要求。第三个优点是地图画得好。那个综合地图与现在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接近了,已经把江淮官话和赣语分出来了。里头还有语音特征图,有词汇特征图,后来的研究,应该说在地图的绘制上都继承了报告的做法。

调查湖北方言之前,先看看报告,做一个比较,学习其中的做法,继承赵元任他们的学术追求,是很必要的。

这里说说题外话。我一直觉得学派的继承和发展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认为学问题就是天上掉下来的,认为自己自学成才,认为自己就是老子天下是第一。这是不对的。有自学成才的人,但自学也得有老师,有那些无名的老师,有那些已经作古的老师。解放后,我们忌讳谈学派,这就造成了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就像乾嘉学派有十条规定,其中像“不要参考外国的东西”等两条有待商榷外,其余的都极为经典。比如,我和你两个人在学术观点上可以是水火不相容,但是两个人的交情还是依旧,我甚至可以为你去牺牲。但是我们现在这一条做得怎么样呢?我不同意你的学术观点,你不对的我反对,你对的我也反对,水火不容,就像仇人一样。这非常要不得。

说到田野调查。现在的调查不应该模仿赵元任他们找学生来做方言合作人的做法,应该做田野调查。语言所得经验是应该首先调查自己熟悉的方言。要因地觅人,因人选地。有些方言点很重要,一定要调查,但是又没有现成的人,那就到当地去找。手头上有什么人,就考虑这个人的家乡作为一个调查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先把自己的方言研究透彻了,等于立了一个标杆,从此你系统地掌握了全套的方言调查的技能和知识。方言研究是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以后你就可以对付别的方言。

从某个方面看,方言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如漳州话肯定没有上海话重要,因为说漳州话的人远远没有上海话多。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各种方言完全是平等的。你有声韵调系统,我也有;你为当地的说话人服务,我也是;你有发展的历史,我也有。

调查方言还要认识到所调查的方言的价值所在。有一个调查江淮官话的人对我说,他这个点讲的是江淮官话,与普通话一样,没什么特点。我告诉他,让他对方言调查字表的前三页进行调查,看看是不是和普通话一样。他对比后发现确实有区别,于是慢慢觉得调查的重要性了。任何一个方言,都应对它充满信心,都会有其特定的价值所在。

下面谈谈田野调查的合作人的选择问题。自己熟悉的方言,自己可以作为方言合作人之一,这个好处就是可以随时记录,半夜三更想起来,就可以马上起来记录。但是还需要再请一个当地的土生土长的、有一定年龄的、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主要材料以该人为主。自己主要起辅助、补充的作用。李荣先生自己是温岭人,他调查温岭方言的时候,都要到温岭去,是以当地的人为绝对的主角的。年龄较大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很多时候能够给你提供一个词语的历史背景,他会告诉你这个词以前怎么说,现在怎么说,他还会给你解释某个词语的文化内涵,解释很多东西给你听。长期居住当地这个不用多说。文化程度不能太高,否则说的话容易走样,而且还会经常进行不必要的类推,还会常跟你争。当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方言的语音内部差异的时候,例如要了解天门话,那么肯定会涉及到天门话内部语音差异的问题,而且肯定会有内部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找另外一些人来作为简单的语音调查,记录多种语音的事实。因为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是方言调查的一个不可或缺点内容。语音差别的类型很多,有新派老派的区别,有文读白读的区别,有郊区市区的区别,也有市区和乡村的区别,都要考虑到。

关于调查的材料,主要有方言调查字表和方言词汇调查表。方言调查字表用于方言语音的调查,用于整理一个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同时它也是学习汉语音韵学的绝好材料。3800多个字。声调表的记录要从最右边开始,最右边的字是根据广韵声母的清浊排列的,如果有疑问,就对照左边的两列字进行比照。声母调查表只记声母,不管声调和韵母。韵母调查表则要记录声韵调,因为到那个部分,你前面的声调、声母已经都调查出来了。对于排在一列的用横杠连起来的字,如果读音相同,就在横杠上加一横,变成等于号,表示相同;如果不相同则加上斜杠,表示有异。前头的三页是初步归纳出一个方言的基本语音系统,真正做到全面,还需要后头的3800多个字的调查。有些字在某些方言中不说,就用打勾的方法做上标记,如果方言里有而字表没有的则加上去。对于加上去的字应该写明它的音韵地位,在广韵中属于那个母,哪个摄,哪个韵等。

其实方言调查字表也是学习音韵学的好帮手。在我看来,音韵学最主要看两个材料,一个就是字表,一个就是丁声树、李荣两位先生根据字表编写出来的《汉语音韵学讲义》。因为字表是根据广韵的音系来排列的,竖行是三十六个字母,横行是十六摄,摄下分开合。切韵系统基本上可以涵盖今天的汉语方言。所以字表反映出来的一些基本东西都应该知道,那些声母和哪些摄相拼,哪些有开口没有合口,哪些没有合口有开口,哪些一二三四等都有。研究方言的人,音韵学知识应该在记录好语音后把常见的字,它的音韵地位记住,从“摄、韵、等、声母、开合口、声调”六个方面记住。记住后才能在业内展开讨论,否则人家说某某摄、某某韵的字这样的话的时候,你听不懂。

与方言调查字表配合的是541简表。这个简表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方音内部差异十分有用。有些国外回来的人,看到国内还在用字表进行方言调查,表示十分不满,说这样的落后的方式要不得,他们呢在国外都不用字表来调查的,他们是调查大量的词汇然后从词汇中归纳出音系的。实际上他们对汉语的方言事实不太清楚。汉语方言是有特殊性的,切韵音系是有它的独特之处的,它与汉语方言实际相结合的。我们用字表一天之内就可以对汉语某个方言的大致音系得到了解,但是用全然词汇调查的方式可能一个月两个月还弄不清楚一个方言的基本语音面貌。

另外,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表,50年代的时候用的是简表,后来丁声树整理出《词汇调查表》,那个表主要针对北方方言的。现在的《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表》有4000多个词,还分小类。词汇的归类问题一直很麻烦,因为有些词你不知道该归到哪个类好。如酱油,它既可以是食品类,也可以是商品类,还可以是厨房用品类,不好归类。李荣先生说“活人不要让尿憋死”,有些不好归类的我们干脆每个类里头都出现就行了,了不起归纳的时候多几个词条而已。

词汇记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说与不说的对立问题。说的就记录,不说的也是要申明的,应该写上“这个词语该方言不说”,那么有没有替代的说法,说法是什么,也应该找出来。分点调查的时候要想到将来比较的时候用。字表若是不统一,将来比较会很麻烦。

这里说开去,提到丁声树先生的学问扎实渊博。当年中日邦交的时候,发表联合声明,里头有“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人问“一衣带水”是什么意思,当时问社科院的很多人,都不能答上来,后来有人说,你们语言研究所不是有个学部委员叫丁声树吗,去问问他。丁先生很谦虚地说:我也记不清楚,大概在汉书的某某卷第几页到第几页吧。去查,果不其然。

下面我们讲语法调查。语法调查手册现在还编不出来。因为我们现在对汉语方言语法的面貌还知道得不够。语音的系统性极强。一类“帮”组字,就可以管住一大片,而词汇则相对较散。一种语言当中,语音差异是最显而易见的,而词汇次之,方言再次之。语法调查例句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调查的,需要根据例句严格标写。另一类是开放性的,根据个人的实际进行调查。

接下来讲讲怎么记录。首先是记音。单字音一定要从词汇的角度来记录。若单音词则直接记音,如果不是单音词,它总是在词语中出现,那么务必将整个词语记录下来。调查的过程中应该多做记录,多写说明性的文字。我看调查字表,如果你写得干干净净,我不用看内容,我就可以判断你肯定记录不准确,如果你在上面写了很多东西,做了很多记号,那么我首先认可你。因为记音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记音的时候还应该经常对比。某个本应该在“果”摄出现的音,在“效”摄中出现了,那么你一定要仔细比对,看看是不是真的相同,看看是不是有细微的差别,要反复对比才行。

音标的使用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则。一般我们建议用宽式记音,国际音标的使用有三个原则:尽量能用基本元音的就用基本元音,尽量不用复杂的符号,能用较简单的符号就用较简单的符号。有些地方宁可用文字来说明。

记录词汇前一定要把这个方言的连读变调、变音、文白异读、儿化等问题弄清楚。有些方言连读变调的情况非常普遍。如福州话,单字调在句子中基本不管用,因为全部变调了。记录词汇还应该注意词汇的层次。语言是有层次的。“哥”、“兄”、“兄弟”三种说法层次上可能是不一样的。在调查中一定要注意到这点,。调查中还应该多联想,想想这个词还有哪些可能的说法,随时记录。我在身上一直带着一个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搜集那些“偶得”。

语法例句的记音相对较难。自己会说这个话,那相对好一些,如果不会说那个话,记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所以可以先录音,让合作人按照正常的速度读三遍,第四遍你再记音,然后让他慢慢地读,你再根据已经掌握的声韵调知识以及变调的知识修正有些不足。

一般来说,一个陌生的方言,每天调查六个小时的话,我调查方言字表要一周,自己的方言也好四天左右。词汇调查一般要十天时间,语法例句也四天。加起来总的时间也要接近二十天。如果完全不熟悉的方言,那么你的时间要在一个月以上,而且最好是连贯的一个月。

最后是材料的整理。现在出的有湖南方言研究丛书、山东方言研究丛书、陕西方言研究丛书,现在正在进行的有安徽、陕西。研究性的方言报告,需要一个范本,这个范本最好的就是《昌黎方言志》。这个本子里有昌黎方言与广韵的对比,有昌黎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这样的处理,老先生们是有更深的用意的:实际上是为了培养人才,是为了让年轻的学者迅速得到锻炼和成长。有了一个方言与广韵的语音对照,那么调查者就会很快熟悉广韵音系,有一个基本的音韵学素养,通过普通话与方言的对比,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方言与共同语的差别在哪里。研究者熟悉古音、了解今音,那么素养必然就起来了。《昌黎方言志》中有“昌黎方言的特点”一章,这对提高方言学者的研究能力、概括能力极为重要。“同音字表”一章,是方言语音部分的核心和灵魂。通音字表做得好不好,是衡量一个方言学者素养的试金石,我们可以从同音字表、方言声韵调配和表的例子中看出一个方言调查者的功底。

李荣先生对此非常重视。早些时候,曾经有位先生向方言杂志投了一篇关于福州方言的文章,是关于同音字表。李先生觉得字表做得不好,就要我修改,我修改了,第一次做的不合格,又做了第二次,最后还是李先生自己亲自做了一个同音字表,然后把我和熊正辉两个人叫到他家,他在家里专门为这个同音字表的问题,给我们讲了三个小时,说我的第一张表为什么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第二张表还是不完备,不完备在什么地方,李先生自己的表为什么要这样排,这样排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张先生阐述到这里的时候,眼眶湿润,朱建颂老师听得情不自禁地掉眼泪)同音字表既要反映一个方言的语音全貌,又要反映古今对照,还要反映与普通话的对照,所以很见功力。

方言研究的报告并不是不需要突破。开拓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是必要的。其实社会语言学、方言地理学都应该是方言学的领域,方言学者研究社会语言学、地理语言学比谁都更合适。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中早就有大量关于方言地理方面的地图,丁声树先生也在方言与文化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典范。

八十年代以后,我跟着丁声树、李荣先生做了很多重大课题。重大课题虽然是更容易让你的成果被历史记录,但是作为重大课题的主持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理解主持人的难处,要积极配合。

我这个人五音不全,不会唱歌,但是有两首歌我非常喜欢,主要是里头的两句话:一首是台语歌曲《爱拼才会赢》,里头的一句话”人生就像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说的很有真理。另外一首歌是屠洪刚唱的《霸王别姬》,里头有一句话,叫“我的心中你最重”,虽然是说情的,但是对于我们最学问来说,方言研究,我的心中你最终。谢谢大家。

——转自《天天快报》

作者 JP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