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坊间盛传南通话与日语相近。相关的段子汗牛充栋,颇有趣味。笔者在此摘录一段以飨诸君。

70年代后期,某南通人来到某友谊商店门口,门卫不让进。门卫解释说:我们这儿只接待外宾。该南通人遂用南通话对同伴说:进去也没事,不进去也没事,进去不进去都没事。门卫一听以为是日语,马上说:请进请进。

相似的段子还有不少。都指出一个现象,那就是南通话听起来像日语。那么,南通话到底像不像日语,哪些方面像,像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我们并不清楚。最近,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张丽、阚莉两位学者就南通话与日语的相似性做了实验研究。结果发表在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年第25卷第6期。就笔者所知,这是学界第一次以实验方式探讨南通话与日语的相似性。其开拓精神毋庸讳言,其结论分析也颇具学术价值。笔者兴奋之余,不揣浅陋,将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介绍给大家,邀请大家共同讨论。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错漏在所难免,敬请诸位以张、阚的原文为准。

张、阚的原文题为《南通话与日语的发音联系》(下文称“张文”),研究的是南通话与日语在语音方面的相似性。我们知道,语音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音段(segmental),一个是超音段(superasegmental)。音段包含了辅音和元音,超音段主要是指韵律(prosody),包含音长、音强、音高、音调、语速等。张文研究的是前者,即辅音和元音,采用的是听感(perception)实验。

张文首先以Flege 的说法作为理论框架。虽然两位作者没有详细展开,我认为她们是用的Flege的Speech Learning Model。篇幅有限,就不再赘述这个Model的优劣了。需要提出思考的是1)Speech Learning Model 谈的是习得的难易,而不是听感的差异;2)Speech Learning Model 只是一家之言,其可靠性屡遭质疑。

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个语素(或音节)完全相同,那么听感上的相似度肯定是很大的。比如南通话的“蟹”(ha)与普通话的“哈”,听起来非常像,这是因为这两个字的音节相同,声调也类似。南通话与普通话相似,这没有什么稀奇,问题是这种相似性是否存在于南通话和日语之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文详细罗列出了南通话与日语相同(相似)的音节。包括pa, pʰa, ka, kʰa, sa, ta, tʰa,na,ma, ŋa, tsa, tsʰa,pi, pʰi, ni,mi, ke,kʰe, te,tʰe, pe,pʰe, se, me,ŋe,tse,tsʰe, po,pʰo,ko,kʰo,to,tʰo,no,mo,ŋo, tso,tsʰo.

其中,pi, pʰi,mi 只能算类似。因为这几个音节的韵母在南通话里并不是/i/,与日语元音/i/有明显区别。

这个研究的实验阶段采用了南通话的字词(具体数量和类别并未说明)作为语料,让102位南通大学日语班的学生判断这些字词是否听起来像日语,具体的测试方法未说明,只说是问卷调查。我估计是采用的是否问来进行的测试,即播放一个单字/词,然后问参与者是否像日语。也可能是采用的Likert-Scale,即问参与者所播放的单字词有多像日语,选项可有完全不像,不像,不确定,像,非常像。由于作者并未说明具体测试方法,我们这里只能猜测。通常,判断相似性可采用ABX实验。

张文首先报告了单音节词的相似性。其中南通话的sa (洒) 听起来完全像日语(相似度100%),其次是kʰʊ (苦,库,枯) (相似度98.6%),再次是moʔ (摸)和li (里,莉,离)(相似度分别是88.8%和85.5%)。由于文章没有提供测试的方法,我们也不清楚这些百分比的具体计算方法。

张文接着列出了相似度在90%以上的双音节词,并给出了频谱图。比如饮料一词,根据张文的结论,该词在南通话和日语中的发音相似度超过90%。张文分别给出了南通话饮料的频谱图和日语饮料的频谱图。图中给出了共振峰和基频信息。

这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日语与南通话的共同点,那就是这两种语言都没有翘舌音。

这篇文章应当是具有相当开拓意义的。以这篇文章为基础,我们可以询问如下几个问题

1)如何定义两种语言的相似性。计算机语言学界有好几套方法,主要是用来测试语言的亲缘关系。我们似乎可以借鉴。

2)如何测试两种语言的相似性。从听感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测试单音节或双音节词。也可以结合句子测试语言韵律的相似性。当然在测试超音段音素的时候我们可以用low-pass filtering 等手段排除音段音素的影响。

3)如何计算两种语言的相似性。笔者涉猎有限,隐约记得有相关学者用音素的underspecification (或音素的特征)来计算。这涉及到一些理论问题,即我们如何定义这些特征。

从听感角度出发,我们似乎要将多种语言拿来横向对比,才能说明问题。比如南通话里的sa (洒) 听起来完全像日语,那么普通话的sa (撒) 是不是也完全像日语。如果普通话的sa 也是完全像日语,我们就不能说南通话与日语类似,只能说 sa 这个音节的发音在南通话和日语中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进一步比较南通话里有多少音节与日语相似,普通话有多少音节与日语相似,在比较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看相似的音节数,我们还要看相似音节的使用频率。

以听感实验为基础,我们可以进一步做声学研究。张文最后给出的频谱图颇具启发性。我们可以比较这些相似音节的共振峰和基频,看看到底是那几条共振峰在影响听感。

这篇文章极具开拓性和启发性。其听感实验研究有别于传统的语言(方言)亲缘分析研究。进一步研究可以继续沿着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方向来深入探讨南通话与日语的听感异同,进而分析听感异同的原因, 从而揭示听感的真实内涵。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高志晏/南通方言网)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guest

2 评论
最新
最早 评价最高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JP
管理员
JP
7 年 以前

这个研究的实验阶段采用了南通话的字词(具体数量和类别并未说明)作为语料,是如何选取的,即选取的依据和标准为何?如果只挑与日语相似的音节,这样的实验有意义吗?本来南通话跟日语就没有交集,倒是上海话跟日语有关系,日语借汉字,同时也借汉字读音,其中就有吴音。

Zhiyan
Zhiyan
7 年 以前
回复  JP

该文作者未说明语料等细节。实验的具体方法和计算也未给出。具体阐发也可以更深入些。这篇文章以实验的方法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南通话与其他语言相似性,这是其贡献。我从建设性的角度出发,主要看这篇文章的优点。我们可以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再做深入研究。

2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