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通市城建档案馆
作者:杨凤英
原标题:南通城的变迁

南通古城遗址即今崇川区中心境域。据古书记载,五代时吴国东洲静海军使姚廷 开始在此处建城,他的侄子姚彦洪继任静海制置使,“修城池”,揭开了通州古城建筑的序幕。后周显德四年(957),周军两次东征,于显德五年正月取得静海池,不久升为静海军,制置巡检副使王德麟在姚彦洪所修城池的位置上,修筑了通州城,初为土城,立四城门,开挖环城濠河和穿越而过的市河,濠河内连市河,外接盐运河,通江达海。显德六年,改用陶砖贴土城外墙。时设北门,多盗贼,立壮健营镇守。

宋建隆二年(961),通州知州五茂于州治东建城隍庙。建隆三年,建州署戌楼。大观中(1107~1110)建南楼,即海山楼,共3层,近可观市井民宅,远眺长江、五山,楼上有楹联:“门外海涛奔铁骑,楹前山背拥金鳌。”题额为“海山远眺”。政和中期(1111~1117),通州太守郭凝塞北门,废壮健营,就原址建玄武庙(北极阁或北上真殿),即今南通中学操场东北侧的一座高约七八米的砌石杂驳的土台,这是通州古城惟一留下的一小段城墙。此时,通州城设有东、西、南三门。据志书记载,清朝光绪年间,通州的3座城门,西门叫来恩门,东门叫宁波门,南门叫江山门。淳熙七年(1180),知州杨布呈建州署,计有谯楼、大堂、吏房、兵房、刑房、工房、知州宅、土地祠及内监等建筑。宝祐中(1253~1258)年,两淮制署使贾似道于州城南门外增筑瓮城,扩建城域。古城门外设有吊桥,一旦有敌攻城,城门上的官兵便可拽起吊桥防守。元至正九年(1349),州尹马毅建州署谯楼。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四月,倭寇3000余人,大举入侵通州,直逼城下,通州军民拽起吊桥凭城苦守20余天,倭寇攻城不下只好撤走。西门吊桥现称和平桥,东门吊桥现称友谊桥,南门吊桥称长桥(即今中远桥)。站在3桥之上,可遥想当年在此厮杀的场景:那桥里便是高高的城墙和可启闭城门,城头上戌角声声,巡逻士兵荷着枪矛从城垛注视城外的动静。古城还有3座水关,友谊桥南有东南水关桥,桥北有东北水关桥,在和平桥南约20米处有西南水关桥。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又建了新城,增加防倭的设施。

新城从原州城东南、西南脚分别跨河向南,然后连接起来,由原有的南望江楼改为南城门,楼前的众安桥成为新城的南吊桥,后称新城桥。为了行人方便,在新城与老城连接处设有便门,东西各一,位置在今文化宫桥和人民公园桥北堍。新城内也有河出城,设有3座水关,文化宫桥和人民公园便是其中两座的原址。新城建造时用的是军山和剑山的石料垒砌而成,内里用沙土。后因长年雨淋,沙土随雨水流失,内里空虚,随之倒塌,到清乾隆年间已废圮了。通州新城存在100余年。古代建城,在城外挖护城河(濠),后周的州城大体是“口”字方形,明代增建新城后,通州城便成了“日”字形。

1921年,在城内6.2平方公里的境域内,拆除城墙,城基改筑马路,陆续建成环城马路。新城先废,古城被拆,“日”字濠河保留下来,有1000多亩,周长达15公里,为全国数一数二。1922年,拆除旧城的大部分城墙和3城门的瓮城——大城门前半圆形小城,只留下东、西、南城楼和城楼两侧小段的城墙。

1949年2月,南通城解放,填没城河,拆除城河上的桥梁,对其他旧桥、危桥进行加固维修,修建城内各道路。1951年,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南通的需要,按照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旧城域所有遗留下来的城楼、城墙拆除。此时,距南通筑城之始,已是整整千年。上下千年,不计南通城防设置中如瓮城角楼、盘诘厅等次要建筑,仅就主要而言先后有城门7座:旧城北、南、西、东4门,新城东、西两便门,南门;水关,旧城3座,新城3座。它们兴废记录着旧南通古城发展演变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境域扩展为19.43平方公里,新建主干道11条、改造木桥、石桥20余条。上世纪70年代后期,建设外环道路,拓宽小石桥、段家坝、长桥、友谊桥、濠西路等重要道路卡口,调直道路线形,并将城山路等10余条碎石路面改为沥青路面;临街店面装饰、改建。至上世纪90年代,城域扩为73.03平方公里,人口由解放初的7.84万人,增为33.26万人。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马路两边也开始出现了林立的商厦,市场繁荣,街市热闹,居民住宅楼群拔地而起,总面积为603万平方米。新建道路107条,总长度达265公里,地区绿化覆盖率达41.4%。

进入21世纪,南通城境域再次扩展为99.98平方公里,人口增至50.49万人,开通道路营运线路33条,站点1005个,主干道已形成四横四纵的交通格局,总长为1.73万米。建有大小桥梁96座,还有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建筑51处,住宅楼群鳞次栉比。至2005年,南通城更是青春焕发,放开步伐直奔现代化新型城市目标,跃入全国2000多个中小型现代化城市综合实力前十位,人口达至53.9万人。整体基本实现“道路现代化、街道景观化、节点人文化、管理规模化”。围绕打造“精品濠河”,开拓性地推进城区亮化工程,全年共开发亮化点3225处,灯饰132处。开发新城区,新增绿地180公顷,大大加快了实现开创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文化古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之伟业速度,古城换新貌。2007年,在原有狼山景区规划基础上,又创新意,开发了江苏省级的园博园旅游风景区,给南通古城倍增了新的活力与无限魅力。

《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有一段关于元代南通的记述:“停晚便到一座名叫通州的市。这个城市面积不大,但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却十分充足。居民是商人,并拥有许多商船。鸟兽产量很多。该城位于东南方。在它的左边,也就说在它的东面,相距不远路程的地方,就可以见到海洋。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这段记述虽很简略,但已勾勒出千年前的南通社会面貌:水运便利,商业发达,盐场很多,盐产丰富,还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鸟兽很多。千年之后的今天南通,再也找不到古南通的痕迹。历史长河的巨变,都缘于人类智慧的升华和社会高度的发展。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