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通市通州区图书馆

通州襟江带海,四季分明,风调雨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铸”就了一批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地名。

场:即古盐场所在地。宋《太平寰宇记》称:“胡逗洲……上多流人,煮盐为业。”煮盐是古通州的主要产业。自唐初开始,古通州先后出现了石港、西亭、金沙、余庆(部分地区今属海门市)、余西等5大盐场。

灶:即古代盐灶。上冠盐灶主人姓氏,便成地名,诸如姜灶,袁灶、严家灶……等。亦有不以姓氏为名的灶,如新灶,同心灶等。

总:流行在今金沙、十总、骑岸一带。据称,古人称一束茅草为“总”,丈量土地时,就用此作计量单位,前面冠以数字为序号,因此就有了头总、二总、三总……五总埠,十总店等地名。

甲:流行在今二甲一带。此地名与古代盐民烧盐所在位置有关,盐灶旁一些南北走向的河道,称为甲河。甲河一般通往运盐河。甲河前以数字为序,即成地名,诸如头甲、二甲、三甲、四甲、五甲、六甲……等。

圩:流行成陆历史较晚的李港、五接地区。当地居民把从江水里涨出的滩地用土岸围起,俗称圩塘。圩塘一般按姓氏及数序排列。诸如“杨头圩”、“杨二圩” ……“柴头圩”直至“柴十圩”等等。

甸:古时候称城外为郊,郊外为甸。贾公彦赋曰:“郊外曰甸,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内。”还有一解,是古代划分田地的名称,郑玄注“甸方八里。”

匡、排、窕:三余地名特有的地名,民国三年清末状元张謇在三余建大有晋盐垦公司,垦殖土地18万亩。经过科学合理的安排,使田块方整化,河道网络化。大致规格为:一匡为4排,一排为20至24窕,一窕长250米,宽60米。每排中间均有一条东西横路,每匡有一条南北中心路。河道则有序地安排其中。

南通市通州区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