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南通”二字在单念的时候,这个“通”字的声调调值很低。但是在“南通人”中,这个“通”字的声调突然就变高了,变成类似于“桶”的音。“南通人”三个字在日常口语中实际上是念成“南桶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发生这种情况是念错了,还是有什么深层次的理由呢?前辈学者已就类似的问题作过深入的探讨。这一现象,语言学领域称之为“语流音变”,像“南通人”变成“南桶人”这样的语流音变在我国其他方言中也存在,在世界其他语言中也都有例子。可以说,这种“音变”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不是南通话的特例。下面我们先从语音结构角度谈一谈这种音变的具体规律。

我们先从几个例子入手。南通话的声调,我将采用“高”,“中”,“低”三字来表示。比如“南”字声调是一个中升调,初始点不高也不低,终点很高,那么“南”的声调调型就是“中高”,“通”字的声调是一个低降调,初始点低,终点更低,那么“通”的声调就是“低低”,以此类推。

先看“南通”一词,它的声调组合是:
中高+低低
也就是说,我们在说“南通”一词的“南”字是一个“中高”调,“通”字是一个“低低”调。

再看“南通人”一词的声调组合:
中中+高高+中高
最后一个“中高”是“人”的声调,我们要关注的是“通”的声调,“通”的声调在这儿变成了“高高(高平)”。前辈学者的观点是,这里“通”产生了音变。“通”字的声调被“南”字同化了。“南”字,本来的声调是一个中高调,是一个由中到高的上升趋势。在“南通人”一词中,“南”字的声调被一分为二,其中的“高”这一部分,完全过渡到“通”字上去了,“南”字只保留了原来的“中”的部分。于是,原来是中高调(中升)的“南”变成了中中(中平),原来是低低调(低降)的“通”变成了高高(高平)。我们对比“南通”和“南通人”,“通”字一个在词尾,一个不在词尾。不在词尾的“通”发生了音变。

收听这两个词的发音。注意“通”字的音变。
点击收听

我们最后看“南通人民”一词的声调组合
点击收听

中高+低低+中高+中高 (正常语速)

我们看到“通”字的声调又变回了“低低”。我们注意到“南通人民”四个字是由两个词组成的,一个是“南通”,一个是“人民”。所以,“通”字是在“南通”这个词的词尾,故而声调不发生变化。我们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音变对句法和语义有提示作用。“通”字发生音变则说明这个字不在词尾。当然,我们这里说的“词”是一个韵律词的概念,不是通常理解的“词汇”之意。但是就这个例子来说,韵律词和日常理解的“词”是一个东西。
前辈学者也主意到语速对音变也有影响。“南通人民”如果念快了,也可以念成“南桶人民”。这是韵律学的问题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查看敖小平博士1993年的论文Phonology and Phonetics of Nantong Chinese。

与“南通人”一样的音变还有比如
1. 和平桥 (中中+高高+中高)
2. 端平桥 (低低+低低+中高)
点击收听

“平”字本身的调型是“中高”,但是在1和2中,被念成了“高高”和“低低”,这很明显是受到了 “和”和“端”的不同影响。“和”字声调高,所以把“平”字同化成一个高平调;“端”字声调低,所以把“平”字同化成一个低平调。因为这种音变是南通话里的一条普遍规律,所以相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最后,我再提两个问题供大家探讨
1. 为什么这种音变不发生在词尾?南通话有发生在词尾的音变,比如说轻声音节。
2. 为什么“平”和“通”字是受他们左边一个字影响,为什么不是受“桥”的影响。换句话说,为什么这个音变规律是从左到右的音变,而不是从右向左?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高志晏/南通方言网)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