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外地人,就是年轻的本地人,听到长桥的名字就要笑:这点儿长的桥还好意思叫长桥?那我告诉你,那时候北濠桥没得,东、西吊桥不算在里头,在整条南大街上,长桥就是个最长的桥,二侯要是不曾记错,恐怕还是最高的桥呢。

南通城里从前的南大街,总共有五座桥,从北往南数挨排排儿是平政桥、长桥、望仙桥、新城桥和南门尽街头的涧桥。现如今,长桥和新城桥还在。平政桥就在十字街往南的南大街上,大概就在现在百货大楼和建设银行夹住了的路中间心。这是老早市河主干上的一座南北向的重要的桥,也是唯一顶上有篷子的桥,既遮太阳又挡雨。这块落场市口好,卖东西的、特别是吃食店多,人也是挤挤轧轧的。后来就因为大家不注意环境卫生,样样东西都往河里撂,弄得河水瘟屎烂臭,就和北京的龙须沟差不多,解放之后政府一急就把市河填平了,平政桥也就没得了。

出了南城门就是长桥。长桥本来是城河上的南吊桥,也叫通济桥,是元朝至正二年(公元1136年)造的护城河上头的一座木头桥。到了公元1487年,就是明朝的成化二十三年,一个叫傅锦的知州把它改成了砖石结构的拱桥。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又重新修了下子。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三千多个海盗来攻城,城中军民苦守了二十多天,硬是不曾给他们打得进来。顺便说一下,那时候的海盗主要是日本的船,里头既有韩国的也有朝鲜的,还有中国的,但是组织者是日本人,南通百姓把他们统称“倭子”,历史书上叫“倭寇”,曹公祠旁边的“倭子坟”底下就是这班“没地埋”的杂种。倭子攻不进城就发了狠,他们在城外烧房子,抢东西,强奸妇女,还杀了好几千个人,这就是我们南通历史上的“甲寅之乱”,比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的“甲寅之变”早了一百二十年。当时的兵备副使李天宠赶了来增援,看见长桥拱起来的桥面子恨不得要和城墙一样的高,这个还了得,没处居高临下了,就下命令把石头桥拆掉了,还改成了木头的平桥。公元1621年,明朝天启元年,一直住在城南的外科名医陈实功,看见这个木头桥上兵马来来去去的,挨踩得不像个架子,就出钱重新造了一座石头桥。陈实功说这个桥能利济地方,所以取了名字叫“通济桥”,倒是老百姓为了感谢他建桥的功德,自发的叫它“纪功桥”,老百姓着实太爱戴陈实功了。

偏偏有些好事之徒,以为肚子里灌了些墨水,编出一段民间流传的另外一种说法:说的是陈实功用沧浪草看好了江苏巡按慕天颜家老娘的病,不曾肯要钱,只求慕天颜把长桥改成个石头桥,方便百姓进出,慕天颜答应了,只用了个把月带点儿桥就造好了。你们这时候上网去査长桥,还能看到这么一段,还说是什么美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这是彻头彻尾的误导,造谣!真要这样子,这故事就一点儿都不美好。陈实功的人品,穷人来看病、拿药他都不收钱,人病死了还要出钱帮着发丧。哦,慕天颜是省里的大官,帮他老娘看病也不收钱,这不是附炎趋势拍马屁?根本就不是陈实功的为人!污蔑!何况陈实功大概是在明朝的崇祯十三年(1640年)就不在了,而慕天颜做江苏巡按的时候已经是清朝的康熙十五年(1676年),哪有个已经死了三四十年的人再从墓里爬出来帮人看病的道理?诈尸也没有隔几十年的呀。

到了民国早期,长桥已经有了四公尺多宽,解放后的1954年,长桥第一次大修,换了长条石的桥面,二侯小时候看见的就是这么个长相。1986年桥面子又改成了钢筋水泥的空心板,有了十一公尺宽。现在的长桥有二十四公尺宽,和南大街一样的宽。现在,在桥的西北边上还有陈实功的塑像。不过,桥帮上的名字写成了中远桥,也是因为当时的政府拿不出钱来修桥,就把冠名权卖给了出资的中远集团。不过老百姓还是习惯成自然,喊惯了长桥。

从前的长桥一带也是没魂的繁荣。桥北边有新市场,就是后来的长桥商场,又叫老百货大楼。商场往东一直到东南城脚的环城南路从前叫海潮路。桥东北还有翰墨林书局,后来的韬奋印刷厂,做过南通手表厂。长桥往西到文化宫从前叫濠阳路。桥西北的四宜糕团店后来搬到桥东北桃李村菜馆的旧址上。桥西靠河边有淮海实业银行(就是现在的邮电局)。桥南往东通博物苑的路叫博物苑路,往西到东公园就是总工会的路叫模范马路,能够走汽车。从前紧靠河边还有一排朝南的房子,有二吾照相馆,遂生堂药店,路对过就是有斐馆,后来做过市政府第一招待所。 (作者:总而言之主持人二侯)

来源:《南通周刊》 品读·紫琅苑 2017年第20期

作者 JP

订阅
通知

1 评论
最新
最早 评价最高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6 年 以前

不是说出钱就能买断一切,我们通常见到的冠名权,是就一项赛事、一个大型活动而采取的商业运作方式,比如XX杯足球赛、XX杯“我最喜爱的xx评选”等等。将一个历史文化建筑或地名什么的也用冠名的方法注定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长桥就是一个例子,虽然中远集团出资修了桥,但老百姓认定的历史文化是不会变的,现在“中远桥”还是恢复了长桥的名称。

1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