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高志晏、水月/南通方言网

南通话的主要元音音位,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南通话教程:基本元音)。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这里主要从声学角度展示一下南通话几个单元音的舌位。单元音语料也来源于上面提到的那篇博文。我选择了几个单元音进行分析。主要考察舌位的高低和前后。我只考察不带鼻音的单元音。带鼻音的单元音将另作分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舌位”这个概念。请看元音 /i,e,a,o,u/的舌位变化。

来源:Ladefoged, P., & Johnson, K. (2014). A course in phonetics. Nelson Education.

我们看到,在发/i/的时候,舌头的前部很靠近硬腭,或者说舌头的前部拱起很高,所以,我们说/i/的舌位靠前,靠上。学术上称/i/为前高元音。
在发/a/的时候,舌头基本上不动,不靠前,也不靠后,舌头也不拱起。学术上故称/a/为央低元音。
在发/u/的时候,舌头的后部很靠上,学术上故称/u/为后高元音。

笼统地说,舌位的高低指的是舌头在发音过程中拱起的高度,舌位前后指的是到底是舌头的前部拱起还是舌头的后部拱起(或者说舌头到底是靠近口腔的前部还是后部)。

我们这里测的就是发南通话元音时,舌头在口腔里的位置。我们没有核磁共振仪,无法像上图那样直观地演示出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元音的各项声学指标来估测舌位的高低、前后。具体说来,我们用元音的第一共振峰均值来估测舌位高低,用第二共振峰均值来估测舌位前后。

语料来源:

水月先生的单元音发音(附在文末)。

分析方法:
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直接提取各个元音的第一和第二共振峰均值。将数据导入统计分析软件R中,并作图。

说明:
一个元音的第一共振峰均值代表舌位高低,第一共振峰均值越小,舌位越高。下图中的纵坐标轴代表第一共振峰。注意,大值在下,小值在上。
一个元音的第二共振峰均值代表舌位前后,第二共振峰均值越小,舌位越靠后。下图中横坐标轴代表第二共振峰。注意,大值在左,小值在右。
换句话说,下图中的元音越靠上,代表其舌位越高;越靠右,代表其舌位越靠后。

我这里采用的是水月先生设计的南通话拼音方案。该方案字母与音标的对应规则附在文末。总体来说,各个单元音的舌位与敖小平博士的分析没有太大区别。值得一提的是擦化元音 ri (衣) , riu (鱼) ,u (污) 总体舌位比较高。根据语言学界对高元音的研究, 元音高化分以下三类:[i→ɿ]、[y→ʮ ]、[u→v]。举例来说,就是 ri 是 i 的高化, riu是iu的高化,u 是 oo 的高化。我们这里的数据和学术界的观点是一致的。与《南通方言考》有所不同的是, v 的舌位比 u 高一点,而《南通方言考》的测算结果是 u 比 v 高一点。

为方便大家认读图中的元音,我将字母替换成了国际音标和汉字列在右边。

需要提一提的是,这里的共振峰值是从水月先生的发音中获取的。这个值是因人因时而异的,并不是说某个元音在南通话里就一定是这个值;青年人和老年人肯定就不一样;男人和女人也不一样;同一个人每一回的发音也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元音和元音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就是元音空间(vowel space),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哪些音高一点,哪些音底一点,哪些音靠前一点,哪些音靠后一点。

另外一个要说明的问题是,我们这里的这个图是元音的二维展示,只展示了元音舌位的高低和前后。元音还有其他声学上的特征,比如唇形、摩擦度等等,这需要测量其他的声学指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测测看。

作为一个展示,我们只用了一个人的发音作为语料。真正搞科学研究需要基于更多人的发音,才能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我们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学术界能从声学角度将南通话语音的研究深化下去。


2018年9月1日补充:
这篇文章中的测验比较简单,每种元音只有一个语音资料。前几天,我又重新测验了一下(详见:实测南通话噪音起始时间(VOT))。这一次,每种元音有多个发音,且每种元音出现在几种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比如说 e /ə/, 就有保(be) 炮(pe) 岛(de) 讨(te) 搞(ge) 考(ke)这六种语音环境。多种语音环境为更加准确地估测元音空间提供了便利。下图是结果
vowel space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再取均值,得到每个元音的总体舌位情况。总体来说,这几个元音的舌位跟上文的结果差不多。有一个区别,本次实验中擦化元音 /ʋ/ 的舌位比 /u/ 要低一点。这一结果与《南通方言考》的测算是一样的(见《南通方言考》p.87,图三十八)。由于本次实验语料包含  /ʋ/ 和 /u/ 在多种语音环境下的发音,故而这个结果相对来说,应该还是比较可信的。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