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爿

读音:kõ阴平 pʰɑ̃轻声
点击收听
又作缸瓪,启东、海门一些地方叫“缸爿饼”;如东、如皋一些地方叫“斜角儿”。
“爿”字在这里作碎片讲,但是却非本字。本字当为“瓪”(孙锦标《南通方言疏证》)。
瓪,败瓦也,今俗所謂瓦瓪、是此字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瓪,谓破瓦。今苏俗瓦爿字当作此。(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意思是说,瓪字表示破碎的瓦,是现在用的“瓦爿”之“爿”的本字。由于“爿”与“瓪”语音相近,所以人们常用“爿”替代“瓪”。

这个“爿”字,本身是一个偏旁。有人认为是床的意思(徐锴),有人认为是木头的意思(郑樵),也有人认为是“片”字的异体字(司马光)。无论表示什么意思,都没有“碎瓦”的意思。故而,我们知道“缸爿”实为“缸瓪”之误。然而,“缸爿”已经习非成是,我们也就没有必要过多苛求了。

补充:
如上所述,我认为是“缸瓪”比喻缸的碎片,其中“瓪”表示碎片。这是我个人的意见,我并没有找到相关训诂学证据,但是有一些民间说法,可供参考。
1. 民间关于“缸爿”的来源,有吕洞宾的故事,故事大意是吕洞宾施展仙术,将水缸的碎片变成可以吃的饼,赈济饥民。(《启东味道》,吉林出版社,2012年)
2. 南通民俗学专家王宇明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缸爿、缸爿,样子就像水缸打坏了以后的碎爿爿儿……” (参看:视觉南通微信公众好号文章:缸爿:最地道的南通早点,你一定不会忘记它的美味)。
上述说法,无不指明“缸爿”的得名是来自其形似水缸碎片。这些民间说法,只能算是旁证,我们仍需从词源学角度继续寻找更为可靠的依据。

假使说“缸爿”确实得名于它形似水缸碎片,那么孙锦标先生的“缸瓪”二字则更为妥帖。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