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南通的茶文化

作者:张子强
来源:《南通日报》2016-08-03

明清之时,南通不产茶叶,却有了茶文化,因有徽商来南通经营茶叶。笔者儿时由祖父带领上城,到洪立大、方生大、方振大、高隆吉等多处的百年老店,那里卖“明前”“雨前”的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名贵的茶叶,系城里宦官、财主人家饮用的,一般的平民百姓,喜欢的是珠兰茶叶,有的甚至只买“粗茶”与茶叶末。

旧时,南通城中有些人到万宜楼、大华楼吃早茶点心。在西吊桥、端平桥河西有茶馆,大多是船民一早到茶馆店里洗脸、喝茶;城南段家坝处有茶馆店、饮食店,一早有收购土布布店的“水客”(供销员)等一些小商贩边谈生意边喝茶。当土布市场经营结束时,许多卖土布的农民纷纷来到茶馆店、饮食店喝茶吃点心,每天如此已成习惯。在东门的板桥、小石桥也有茶馆店,来店喝茶的人大都是收购农家自纺棉的纱庄商人。这些茶馆店规模大、开门时间长,一般只做早市。而湾子头的一爿大茶馆店,半夜后就开炉烧水,清洗茶具,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等待客人到来。茶客有休闲的,有玩鸟、玩虫的,有伪警官,“包打听”,三教九流的人物均有,喝茶杂谈更是五花八门,谈生意的,请人打官司的,请亲友来买卖房地产做中间人、担保的人。店中贴着一张白纸黑字“莫谈国事”的标语,一些老茶客还是低语交谈时事、小道消息。湾子头茶馆与其他茶馆不同,下午照常开张,称之“晚茶”,夜里也照常营业,称之“夜茶”,并请来苏州评弹艺人、扬州评话艺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演艺,一般艺人在此演出十天半个月“搬场”。曾有位著名的扬州艺人演说“武松”大书,约一个月之久,场场客满,茶馆也因此发了一笔小财。

过去南通城的一些商店,在每年夏季一早将烧好的茶水,倒进茶桶或茶缸内,另有一盘清水和几只茶碗,供行人与干苦力的人解渴饮用。郊区农家在夏收夏种之时,早就准备好一桶茶水,以茶叶、藿香、佩兰、竹心泡制,俗称“凉茶”,带到田间、场头劳作休息时饮用。从前,穷人家的孩子为学门手艺,每当去学徒拜师时,首先向师傅、师母跪拜敬茶。乡村的小孩送到私塾拜先生识字,也是跪拜先生敬茶,家长送上红包,俗称“茶礼”。平日,农家来了亲戚、朋友,首先以茶相待,俗话说“客来烧茶”,这已成为约定俗成。旧时,泡茶讲水,认为天落水为上等,特别是雪水储存在缸内一两年之久,烧水泡茶为佳。其次是井水,如城南的习家井,孔庙内后面的前井,天宁寺西侧大井,水质甘甜。城内的许多井水不如以上三座井水。一般民居烧茶煮饭,都用的城河水。中国戏剧大师欧阳予倩在通主持伶工学社教学时,尤喜爱天水泡茶。如今的南通城已有既清洁又卫生的自来水,用它烧茶真有雨露甘甜之感受。

1966年,南通市城建局派来朱宝琪、张延生到军山选址筹建茶园,接着派船去福建武夷山采购茶树苗运回,种植军山茶园,树苗植活约八成,并有专人管理。而今,军山茶成为南通的品牌。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