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押韵与存古: 南通话读古诗也不押韵

文/高志晏

坊间传言,方言读古诗押韵,普通话读古诗有时并不押韵。故而,方言存古音。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存古不可与“押韵”画等号。我在去年的一篇博文(押韵≠存古)中已略作阐发。这一篇博文,我承接上文,再谈几首南通话念来不押韵的古诗,借以管窥古今音演变规律, 敬请广大网友指正。方言读古诗不押韵的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主要原因在于古代韵母的在现代方言中分化与合并。押韵就是指几个字的韵母相同。韵母的分化,即是指古时候的韵母,到了现代方言里出现了两种发音,这样使得本来押韵的诗就不押韵了。比方说,中古的 an 韵,在南通话里分化成了两个韵母。这就导致很多中古押an韵的诗,在南通话里不押韵。韵母的合并,即是指古时候不同的两个韵母,在南通话里合并成了一个韵母,这样本不押韵的字,在南通话里就押韵了。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南通话的韵文(戏剧唱本、童谣、民歌),用南通话念押韵,但是放到中古,或用普通话念,就不押韵。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两种情况。

韵母分化而造成的不存古

先看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前四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难:南通话 nɑ̃, 普通话 nan,中古音 nɑn)
东风无力百花残。(残:南通话 tsʰɑ̃, 普通话 tsʰan, 中古音 tsʰɑn)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干:南通话 kũ, 普通话 kan, 中古音 kɑn)

这首诗的韵脚是“难,残,干”。不用过多解释国际音标的念法,光从“长相”,我们就可以看出,南通话的“干”字和“难、残”并不押韵。我们再看中古音(隋唐时期)和普通话发音,基本上是一样的。这是因为,中古的 ɑn 韵母,在南通话里分化成了 ɑ̃ 和 ũ。在 ɡ,k,h 以及零声母后,念ũ,在其他声母后念ɑ̃。我们看到 干 字的声母是 k,中古的ɑn在南通话k声母后就变成了ũ。再看卢照邻的《紫骝马》前四句:

骝马照金鞍,(鞍:南通话 ũ 普通话 an 中古音 ʔɑn)
转战入皋兰。(兰:南通话 lɑ̃ 普通话 lan 中古音 lɑn)
塞门风稍急,
长城水正寒。(寒:南通话 xũ 普通话 xan 中古音 ɣɑn)

这首诗也是中古 ɑn 韵的演变。鞍字为零声母,南通话于是念作 ũ,寒字的声母是 h (国际音标写作/x/),于是也念 ũ,但是兰字的声母是l,于是南通话念ɑ̃。也是由于 中古 ɑn 韵在南通话中的演变,导致了南通话念这首诗不押韵。普通话就没有这个问题。我们再看另外一个韵母分化而导致不押韵的例子(李白的《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光:南通话kwõ,普通话kwɑŋ,中古音kwɑŋ)
疑是地上霜。(霜:南通话ɕiõ,普通话ʂwɑŋ,中古音ʂi̯aŋ)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乡:南通话ɕiẽ,普通话ɕiɑŋ,中古音xi̯aŋ)

这首诗的韵脚是“光,霜,乡”。普通话念是押韵的,押ang韵。南通话念是不押韵的,光、霜的韵母是 /õ/),乡字的韵母是/ẽ/。中古的/aŋ/在南通话中分化成了两个韵,即 õ 和 ẽ (具体分化规律请参考《南通方言考》卷3第3章)。于是,原本押韵的一首诗在南通话里就不押韵了。

韵母合并而造成的不存古

我们先来看南通山歌《天上星多夜不明》(季歇生《南通民间歌谣选》,转引用自《南通方言考》卷7第3章):

天上星多夜不明,(明:南通话 məŋ, 普通话 miŋ, 中古音 mi̯wɐŋ)
河里鱼多水不清;(清:南通话 tʃʰəŋ, 普通话 tɕʰiŋ, 中古音 tsʰi̯ɛŋ)
城里官多闹成了反,
姐儿郎多闹花了心。(心:南通话 ʃəŋ, 普通话 ɕin, 中古音 si̯əm)

押韵,要求韵腹、韵尾一致。南通话的“明、清、心”,韵腹都是ə,韵尾都是ŋ,所以是押韵的。普通话的“明、清、心”,虽然韵腹都是i,但是韵尾不一样,心字在普通话中,韵尾是 n,其他两个字的韵尾是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所以“明、清、心”在普通话中并不押韵。我们再看中古音,这三个字的韵腹分别是ɐ,ɛ,ə,完全不一样。心字的韵尾是m,也与其他二字的韵尾不一样。换句话说,这首《天上星多夜不明》要是用普通话或者是中古音念,是不押韵的。之所以用南通话念押韵,是因为几个中古韵母在南通话中合并成了一个韵母(具体的合并条件请参阅《南通方言考》卷3第3章)。这就造成了本不押韵的字,在南通话里变得押韵了。这里的押韵,反倒是不存古的体现了。

中国文化传统有崇古的风尚。凡是古的,就认为是好的。于是,有些网友把方言“存古”看得很重。这完全没有必要。语言是演变的,这个演变有外来因素影响,比方说官话的影响;也有内在因素,比方说舌根音的腭化(g k h 变成 j q x)。语言的变化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可以从中探寻演变的规律,从而加深对语言的认识。

我们最后再看一下这几韵脚字在其他方言里的读音情况

中古音 普通话 南通话 上海话 广州话
nɑn nan nɑ̃ nᴇ nan
tsʰɑn tsʰan tsʰɑ̃ zᴇ tʃʰan
kɑn kan k kø kɔn
押韵与否 押韵 押韵 不押韵 不押韵 不押韵
中古音 普通话 南通话 上海话 广州话
ʔɑn an ø ɔn
lɑn lan lɑ̃ l lan
ɣɑn xan xũ ɦø hɔn
押韵与否 押韵 押韵 不押韵 不押韵 不押韵
中古音 普通话 南通话 上海话 广州话
kwɑŋ kuaŋ kuõ kuɑ̃ kuɔŋ
ʂi̯aŋ ʂuaŋ ɕiõ sɑ̃ ʃœŋ
xi̯aŋ ɕiaŋ ɕi ɕiã hœŋ
押韵与否 押韵 押韵 不押韵 不押韵 不押韵
中古音 普通话 南通话 上海话 广州话
mi̯wɐŋ miŋ məŋ m mɪŋ
tsʰi̯ɛŋ tɕʰiŋ tʃʰəŋ ʨʰ tʃʰɪŋ
si̯əm ɕin ʃəŋ ɕ ʃɐm
押韵与否 不押韵 不押韵 押韵 押韵 不押韵

参考文献:

  1. 中古音来源
    台湾大学&中央研究院,汉字古今音资料库,xiaoxue.iis.sinica.edu.tw/ccr
  2. 上海话来源
    吴语学堂 wugniu.com 
  3. 广州话来源
    香港中文大学,粤语审音配词字库, 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
  4. 南通话来源:
    高志晏 南通话字音查询 gaozhiyan.com/zhonggu/search.php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