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堤与范公祠

橄味斋主
来源:《如皋文献》,台湾如皋同乡会编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大家从小都背诵过的古文,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何等的胸襟和抱负。而中国读书人的可贵与可爱处,亦正在此。

来源:百度百科

如皋有幸与范文正公也扯上一点关系,而且其遗泽于我皋人者,至今犹在,那就是东海边上的“范公堤”。回忆抗日战争初期,我随家人逃难到栟茶,很多栟中的同学就住在范公堤内外,我也曾到堤外的向学家中去玩过,因为现代的海边离范公堤已经很远了,可说根本看不到海,但在宋朝时可就不同了。只见堤岸又宽又高,隐隐然绵亘着有如长城,直至望不尽的天边。在海风的呼啸声中,我感到的只有前人泽及生民,其工程如何浩大,自己站在堤旁显得又是如何渺小。

按史载宋天圣三年,范仲淹为泰州西溪盐官,苦于风潮泛溢,淹没田产,毁坏亭灶,乃请于朝,调四万余夫,筑堤捍海,南起掘港,北接盐城,长一百四十里,用以遮护民田,屏蔽盐灶,其功甚大.至今民犹德之,称范公堤。

从而可知“范公堤”本名“捍海堤”。后人因思念范仲淹之功德,而自动的心悦诚服的诵之为“范公堤”,并非范仲淹筑堤时所自命名,或出之其周围群小之所谀称,是范公堤亦若新疆之左公柳然。反观明阉魏忠贤盛时到处建生祠,和近代有些人物喜欢竖铜像,建纪念堂,以及出什么集,希望歌功颂德,传之不朽。可是不旋踵间,人亡庙毁,在历史的时间漩涡里化为乌有,与当年站在高大而远长的“范公堤”的影子下的我,同样卑微。所以,如何“功在邦国,德及生民”才是我们后人所应该省悟与学习的。所谓“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范公堤正是一个具体的例证。

皋人为了纪念范仲淹的德政,除在掘港场堤上建范公祠外,业在我城内东水关内建祠祀之,清康熙年间复迁范公祠于东云路巷,计寝堂三楹,斋房一间,今则不知为如何矣!

然则,明朝杨果的如皋“范文正公祠记略”说得最好:录之以为本文结语:“有宋天圣政元,汝南范文正公来为泰州西溪盐官,时风潮泛溢,淹没田庐,毁坏田灶,民以大病,公特为请于朝,得调丁夫四万,迹唐李承式捍海故堰筑之.用是海濒沮洳,舄卤之舄地,悉为良田,而民获奠居,其为惠利甚大以溥也。公没,而所在德之没忘,往往庙而俎豆之,水旱疾厉则祷焉!然公之传志行状,皆不序列,独见于宋史河渠志,得非掩于其大而略之耶?于人为大,于公为小,则公生平之所树可知;其感吾民如比,则其感动天下者又可知矣。欧文忠公谓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则不待公之殁与后世其生固已神明之也。呜呼懿哉!”

范曾绘画作品:《范仲淹与渔父》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