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变构词与汉字声旁

本源斋语言文字工作室·水月

 

汉语是声调语言,利用声调变化来增加词汇的表意很常见,例如“分”,读fēn时是动词分配的意思,读fèn时是名词本分的分。再如我们说“饮马某某地方”,这里的“饮”读作 yìn而非yǐn,是给马喝水的意思。除了用声调变化来丰富词义、改变词性,还有变化声母来派生词义的,例如“长”,读cháng是形容词,与短相对,读zhǎng是动词,生长的意思。这里重点要说的是利用韵母韵尾变化造成的音变构词,十分有趣。

我们先看一般形声字声旁的表音情况,以“青”为例,在“请、清、情、晴、箐、精、静、菁”这些字里都是ing韵母,可以说表音相当一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字没有什么关联性,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再来看利用韵尾音变构词形成的派生词和这种形声字的声旁表音特性。寺、特、等这三个字里都有寺,读音起了变化,变化都在韵尾,寺为阴声韵[iə],特为入声韵[ək],等为阳声韵[əŋ],这三个韵母的主元音都是[ə],变化是韵尾不同了(当然这里谈的是古音)。这就是所谓的音变构词,由“寺”派生出“特”和“等”,他们之间有着意义上的关联性,从“侍卫、侍从”的意思派生而来。音韵学上将这种音变现象称作“阴阳对转”或“阴阳入互转”。那么,这样的形声字可能就不被看作是形声字了,因为表音不一致,其实,这是对一个字的读音的音变构词,他们的主元音还是一致的(发展至今当然又起变化了)。

上面说的对我们理解方言音变也是有启发的,道理是一样的嘛。比如南通话里说蹲守一个人用“候”,音同吼,有人主张就写作“吼”,作借音字,因为没有这个读音的字可用。我们觉得明明是“守候”意思的“候”为什么不直接用呢?就因为这个字平常没有“吼”的读音吗?说不定从前这个字表示守候意思的时候就是读“吼”这个音的呢!这就是上面说的利用声调变化来派生词义的方法。又如,南通话说把他拦下来的“拦”,南通话是个入声字,读如“辣”,因为“拦”是阳声韵的字,所以,有人还是用了借音字“揦”来表示这个意思。其实,我们认为有现成意义的字为什么不用呢,非要用不表意的借音字不是舍本求末吗?关键是这种字的音变是有历史渊源的,“拦[lɔ̃]”读作“辣[lɔʔ]”不就是“阳入互转”吗?关于南通话的用字,我们认为上面讲的音变构词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以上所写是受武汉大学万献初教授音韵学教程第32讲启发而为,权当听课作业了。

 

作者 JP

订阅
通知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