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海记忆文丛

传统美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身的生计来源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它以传统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南通的传统美术包含剪刻、塑作、织绣、编织、绘画、雕镌、扎糊等,侧重于美观实用、求吉纳祥、驱邪避害,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呈现出劳动者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学精神和文化形态。目前,南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13个,其中,1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产项目名录,6个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南通市非遗名录项目概览传统美术部分收录了《南通木版年画》《南通仿真绣》《剪纸》《南通灯彩》《南通面塑》《红木雕刻》《葫芦工艺》《南通彩锦绣》《南通丝绸剪贴》《南通烙画》《南通灶头画》《青石雕刻》《掐丝珐琅画》。所有项目的编辑体例均为【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传承关系及代表性人物】、【主要价值】、【目前保护情况】。

我们以《南通木版年画》为例作一介绍: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南通木版年画,作为年节装饰绘画,表吉祥,志喜庆,形式红火,题材广泛,特色鲜明,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南通的年画出现于何时,现已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是受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影响而产生、发展的。据有关记载,清朝中晚期,南通木版年画的生产制作工艺及其作坊就颇具规模了。南通木版年画加工作坊主要集中在通州兴仁镇太阳殿村,年画工匠们自己雕版,自己印刷,批量销售。据记载,在晚清时,一幅“大家”即大门画要卖到60个铜钱。因此当时在临近年关时,通城内的唐广太、张元等大商行均邀请太阳殿村的优秀工匠到商行现场制作销售,生意相当红火。

【基本内容及技艺特征】

南通木版年画属于平民百姓自己的艺术,同地缘很近的苏州桃花坞年画比较,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显著不同,它没有桃花坞的细腻绵密,但构图更简洁,着色更单一,质朴,自然,简练,比较直白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按类分别有:门画,俗称门神(院门、大门、房门、厢房门、厨房门);门头(楣头)画,俗称红绿招财、喜笺瑞符,俗称福禄寿喜财神像画,襯灾祈吉,多画“白忍”“赐福”等带有谶纬意愿的图案;中堂,俗称家堂菩萨;神马,俗称马纸即菩萨马纸。以上种种,均用于过年过节时辞旧迎新,祭神祈福、驱恶辟邪,营造节日气氛。门神、门头画和瑞符每年春节更换一次,中堂不随便更换。
纸马(神马)分大号、小号等多种类型,在家庭祭祀时使用,礼毕后焚烧。南通人特别虔诚,器重门神。过年买门神,要讲“请门神”。贴门神,叫“长( zhang )门神”。贴对联,叫“长( zhang )对”。贴门神,也很讲究,先贴院门、大门(堂前屋,所谓正厅),后贴房门、厨房及厢房。贴了门神、对联后,才可以烧经祭祖。大门(院门)年画有秦叔宝、尉迟恭、家官、披风官等(秦琼横眉慈目、五缕胡须,尉迟恭竖眉碧眼、紫髡,两人面部都印以赭色,有别于北方门画的花脸)。房门、厨房及厢房有天官赐福、状元骑马、五谷丰登、五子将军、五子登科、麒麟送子、恭喜发财等。南通木版年画的生产一般要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绘画。先由画师设计出黑白稿,然后画成效果图,若要多色套印,还要绘制多张单色色稿,以供刻制分色木版之用。画稿要求构图丰实饱满,形象简洁生动,色彩鲜艳明快,笔法拙朴简练,富有民间木刻版画的装饰意趣和审美情趣。画师在透明而拉力颇强的毛边纸上绘出墨线稿,然后反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刻版材料上,切忌出现皱褶,待糊干透后,涂上一层芝麻油,以便使墨线更加清晰,并增加版面的韧性而便于雕刻。第二道工序是刻版。其主要工具为“拳刀”,  同时以弯凿、扁凿、韭菜边、针凿、修根凿、扦凿、水钵、铁尺、小棕帚等工具配合使用。刻版,决定木刻年画的艺术效果,要求雕刻出来的木版必须忠实于画稿原作,不损其画意与笔势,不失其神韵和形态。刻版材料有枣木或梨木,它们都具有木质坚硬细匀、不易翘裂伸缩等特点。刻墨线版的要领是“陡刀立线”有深度,才能耐磨损,长期印刷不走样。其中墨线板为主版,红、黄、蓝三套(块)色版,各刻一版,每套色版必须与主板相吻合,以免套印不准。第三道工序是套印。一般用红、黄、紫、绿色套印叠印,再用主版印出线条与墨色块,也有套印金银色的。这是一门易会难精的手工技艺,主要包括看版、冲色配胶、选纸上料、模版、扦纸、印刷、夹水等步骤。最初时,南通木版年画的制作并不繁杂,只用一张木刻模板做母板刷上黑色,勾画出图案的黑色线条轮廓,然后再由画师用毛笔填色,后因工作效率慢,而发展成以木制模板印制而成,每版一色,分版套印,一般为五套色或六套色,色彩有红、绿、黄、蓝四种配制而成,要求套版准确无误,画面洁净无污,线条清晰明朗,色彩鲜丽明快。南通木版画突出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刻工严谨精细,色彩单纯明快,图案古朴原始,版画艺人懂得农民的审美心理,刻画形象以自然形态为基础,概括提炼突出特征,借形写神,门神人物的刻画多为五短身材,突出表现头部,着重刻画眼睛与表情、神态。南通木版画刻绘精美、色彩艳丽、人物仪态温和,留存有刻工见长的姑苏桃花坞年画风韵。

【传承关系及代表性人物】
南通木版年画工艺的突出代表人物要数通州兴仁镇太阳殿村的易桂仁、陈建新、姚正泉三户人家。其中,易家木刻版画传承人姚生沐,1922年出生(已故),15岁师承母舅易茂进,易茂进其父易德元亦从事木版画的手工制作,属家族传承,易家祖籍为原横港竹子园,从事该行业至少也有200年的历史了,易家木版画技艺现由姚生沐儿子姚正泉传承。姚正泉、易桂仁均为南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主要价值】
南通木版年画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昭示了人们与自然和社会处处共荣的心愿,是一种俗信文化行为。人们对于神佛于虚无缥缈之中的信仰,是一种心理暗示,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祈求平安幸福和吉祥如意的心理归宿。而南通木版年画正好满足了民众的这种心理需求,使大家具体感受到它在过年时确实有用,这也就是它得以世代传承的根本动因。

【目前保护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印刷技术的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虽然有些地方过年还保留了贴春联、门神的习俗,但南通木版年画正逐渐被精美的现代印刷品所代替,需求量逐年在减少,坚守这块阵地者已寥寥无几。针对南通木版画的这种濒危状况,当地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措施,摄制了《南通木版画》专题电视片,全面普查,搜集整理普查资料,摸清南通木版画现状,调查了解老艺人生存状况并为之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鼓励老艺人培养年轻传承人以求传承有人、技艺延续。2018年春节,由南通市文广新局主办,在市文化馆大成殿展出70余幅传统南通木版年画作品,包括中堂、门画、纸马。南通市一城现代少儿美术馆作为该项目保护单位也积极开展“南通木版年画进校园”、调查研究、研讨创新等多项措施推动项目传承发展。项目走进崇川区五山小学、港闸区永兴小学等学校,每周开课,已持续近两年。保护单位与南通中专的退休教师周俭如合作创研改良南通木版画的形式,以适应当下的环境,并在南通中专推广。保护单位负责人撰写文章《南通木版年画的形成及风格嬗变》于2018年发表在由冯骥才主编的《年画研究》上。

 

作者 JP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