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话词汇的一些独特用法与意义

0
262

作者:本源斋语文工作室·水月

南通话词汇大多数已经跟普通话趋同了,但仍然保留了一些南通话独特的用法与意义。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

头:数量短语中使用,读原调,不读轻声,有强调数量少之意,数词常常为个位数,如一二三:一天头、一次头、一记头、两遍头、三煎头。

表示时间、处所方位:夜头、早更头、里头、外头、角落头;除了头,还有里:日里、大里(大读tǎ,到处的意思)

儿:珠儿、雀儿、猫儿、伢儿、锹儿、盖儿、马儿(尿壶)、包儿、灯泡儿、筷儿、饺儿、鹅儿、猴儿、茄儿、蚧儿(文蛤壳,蚧音哀)、虫儿(南通话以后鼻音收尾的音节后的儿化方式不是去掉鼻音跟韵腹结合,而是跟韵尾连读,好似韵尾的后鼻音兼做儿的声母,下同)、洞儿、饼儿、瓶儿、一齐儿、一俦儿(一起)、一老儿(一贯)

儿的前面是叠音词,可以是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形成一个新的名词,名词叠音的还是本来的意思,动词叠音的表示相应动作的东西,形容词叠音的表示相应的物品:泡泡儿、叉叉儿;叫叫儿、揩揩儿;方方儿、圆圆儿

说到叠音,顺便提一下,形容词前加修饰成分叠音法,有加强意味,如:笔笔直、粉粉烂、滚滚圆、挺挺硬、密密细

子:南通话子尾词较多,都读轻声,这里着重指出在亲属称谓中的使用,如弟子、妹子,但不可说哥子、姐子。在表示时间的词当中有:今朝子、明朝子、昨子(昨天)、前子(前天)、佮天子(那天)

侯:名词后缀,读轻声,用于人名,是一种昵称,如美侯、杰侯;或用在子女排行序数后,大侯、二侯。

着、了、的、地、得:这类助词牵涉音变,故而不少人在用字上往往多用“叨”,以突出南通话特色。其实,这类助词的使用还是很有讲究的。

“着”表示进行当中的动作或状态,如“你不要一头看了手机一头开车子”,南通话不用“着”这个字,用“了”表示这个意思,但“了”同时有动作完成的意思,同普通话用法,具体结合句子情境判断。“了”的音变规律是:在阴声韵后面读“了”的本音le,如“好了”;在阳声韵后面读ne,如同普通话“呢”,如“空了”;在入声韵后面读de,正如大家常见的“叨”,如“白了”,我们主张不因音变而改变用字,一律使用“了”。

“的、地、得”用法跟普通话相同,音变规律是:在阴声韵后面读快了变成li,如“好的”,或者le,如“甩得没根”;在阳声韵后面读ni,如“慢慢地”,或者ne,如“伤心得没魂”,在入声韵后面读di,如“白白地”、“促狭的”,或者de,如“黑得不像(个架子)”。

下:语态语气助词,读he,轻声,如“赖下”中,“下”表示进行中的状态,如“外头赖下落雨了”;在“打下”中,它是一个语气衬字,没有实际意义,如“他打下公司的同事关系都蛮好的。”;在“下了”中表示一种预判或将要发生的事,乃至一种嗔怪,用于句尾:如“佫个天赖下要落雨下了”、“你眼仁儿定了,赖下要死下了”。

赖:(1)从:“你赖喇里来的?”;(2)在:“你赖图书馆等我吧!”;(3)与“下”联用,表示进行状态,如 “你赖下准尼(做甚尼)”?

走:(1)从:“走上海到北京开车子去要多少时候?”;(2)在:“你不要把油走身上揩。”;(3)跟(from):“我来走你跟下(这儿)借把剪刀”。

问:(1)往、向:“你问西跑,到了十字路口再问南。”;(2)向、跟:“问服务员拿双筷儿”。

打:表“从、经过”之外的独特用法,意思“跟、和”,习惯与“下”一起说,“打下”,如“我打下他沿小儿一齐长大的”。

抓:拿、对,如“抓他打”、“你不要抓了伢儿发野(读阴平,同椰)”。

拿:把,“他拿小偷打了个半死。”、“拿作业做完了再看电视。”、“拿手机弄脦去了”。

挨:(1)动词作触碰解。有个狼山牌普通话笑话,在公交车上一男的跟一个女的发生了碰撞,男的说,“不是我先挨(爱)你的,是你先挨(爱)我的”,南通话动词“挨”是阳去调,对应普通话去声;(2)作介词,1、表示沿着、靠近时读阴平,同哀:“他坐火车还是飞机总欢喜挨了窗子的位子。”;2、按顺序:“请你恁挨排排儿坐。”;3、被,表被动时跟动词一样读阳去,同碍:“不好意思你的位子挨小王坐了”。

弄:南通话的万能动词,如同东北话“整”,万物皆可整。如“弄伢儿”“弄饭”“弄支翘了”“弄房子”“弄口酒”“弄张票”,等等。

同:跟,如“不要同病人计较。”、“他同我一老儿骂架。”、“我不同你多淡话了”。

等:让,听凭,如“你不要饫他了,等他自家吃。”、“喇个叫你不带伞的,等雨沰到佫个架子”。

投到:终于等到的时候,投读音té或tě,如“投到排到我了,票卖光了”。

临到:将近,如“临到考试你才假门儿日鬼地捧了本书”。

钉了:针对,拿,如“你不要老是钉了佫个事不放。”、“你怎嗷专门儿钉了小张开玩笑的”?

顶:最,可以重叠,表程度加深,如“顶西头,顶顶南边”;修饰形容词、动词,相当于普通话“挺”,重叠表程度加深,如“我打下他不是顶顶熟的”。

没魂、没根:程度副词,表示很,太,也可单用,表示很多。溯源的话,这个词源自“们浑”,古方言,意思是肥满貌,由此引申出“很”意。经过民间演绎,没魂,吓人的,没根,无底的,于是“没魂、没根”成了“很”的代名词。下面举几个例子:“佫个包儿没魂地好吃。”、“刚才掼了个死跟头,屁股疼得没根。”、“–上山的人个多啊?–没魂欸”。

交关:做补语,表程度,如“热得交关”。

挺:只跟硬搭配,挺硬,重叠表程度更甚,挺挺硬;更进一步,还可说成挺硬挺硬的。

嫌:太、过于,如“你也不好,对人态度嫌丑。”、“他人嫌直,我不太欢喜。”、“小李嫌伢儿气了”。

敌:音waq,通常写作滑,都、尽,如“伢儿恁个敌(滑)上课去了。”、“他敌(滑)说的些废话”。

侪:音菜或灿,跟敌(滑)同义,可替换使用。这个词吴语也用,不知南通话这个词是否来自吴语。例句:“来看表演的侪是些小伢儿”。

才刚:刚才,刚读将,如“才刚他赖卫生间滑了个跟头”。

胎来、胎生:本来应该、天生,如“他胎来要给老人家让位子的哈。”、“他胎生就胖”。

高低:无论如何也··· ,终究,如“随你怎嗷挜,他高低不肯要。”、“他驾照考了三次,高低不得过啊”。

刚啱:刚好,刚读将,才···就,正···,如“不多不少,刚啱一斤。”、“我还赖下担心没得人接伢儿嘞,刚啱你来了。”、“我刚啱出门就下起雨来了。”、“他刚啱要出门,我把他拦住了”。

非:跟要连用,表示强烈的意志,必须、一定要达到,如“我非要你认输”。

不曾、曾:表示否定,完成态,没有的意思,“不曾、曾”同义,“曾”通过变调,阳平变阳去的方式表示否定,通过分析发现,不曾两个字的声调组合起来就是阳去的调型,很有意思。如“–你个有看电影唉?–不曾看电影。”或者对此问题简略地回答“曾欸”。

额的:肯定,如“佫本书额的是你拿的。”、“佫双鞋子你穿额的大。”、“我明朝额的来”。

呆板数:必定,如“他呆板数要挨攉下了。”、“佫回呆板数要你请客了”。

作兴:可能,如“佫事你去跟他说作兴有用”。

不作兴:不应该,如“你叫人家老太拎更呢重的东西,不作兴的”。

所好:幸好,幸亏,如“佫时候雨好大呀,所好我带了伞”。

 

 

参考文献:陈俐(2006)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南通话词法研究》

 

订阅
通知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