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CCTV纪录 ,作者陆健

兔年春节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连续7天播出7集中国语言类人文纪录片《中国话》。

该片以别具一格的方式,为2023年新春创造了一种特别的仪式感。
纪录片《中国话》以丰富多彩的中国语言为主题,运用平实的拍摄手法,以中国话的特点、功能、演化和保护为主线,挖掘语言承载的情感意义和社会功能
全片按不同的主题分为《言之有味》《步履声声》《同心共语》《言传身教》《言为心声》《能言善道》《千言万语》等7个单元。
通过普通人对各地特色方言的生动展现,语言学专家的专业、精彩点评,以及语言流变中的各种典型案例,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以耳入心”的别样审美体验。
图片
01
横向 纵向 杂糅发现中国话语种之多
“中国话”是个“集合”概念,并不具体指某一种语言。

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孕育了56个民族,除了普通话之外,还有上百种语言和数量众多的方言。
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话”的谱系,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符码,共同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和互融共生的情感链条
本片以语言学家严谨的科学探究为基础,融入时代气息和乡土温度,勾勒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群像
让观众透过地域的横断面、历史的纵深度、时空的变融迁,发现中国话语种之多。
图片
第二集《步履声声》展现了中国话的演变历程,一座山、一条河的相隔,人口的迁徙,都可能造就不同的方言。
中国自古就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说法。

片中,浙江温州泰顺一个县就有六七种方言,村与村之间发生分歧时,甚至需要调解员来做翻译。

图片
第六集《能言善道》通过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群体的交流表达方式,讲述了中国话在演变过程中的开创出新。
第三集《同心共语》将普通话的前世今生生动地传递至观众眼前。
从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规范,到人口流动中深圳的“通用语”,以及伴随广播电视传播的普及。

观众可以清晰看到普通话如何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创新的发展轨迹。

图片
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离开家乡进城发展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说方言了。
不仅是很多小众的土话濒临消亡,让人惊讶的是,作为普通话基础的老北京话,使用人数也正在减少,已经到了需要保护的阶段。

正如第七集《千言万语》的解说词中所言: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方言,则不管你走多远,都能帮你找到回家的路。

图片
本片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语言的角色和作用,这对于保护语言多样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有味 有韵 有调发现中国话多元之美
与大开“视”界的《航拍中国》、搅动味蕾的《舌尖上的中国》大不一样,《中国话》考验的是你的听觉,增强耳朵的辨识度,你要能够“听”到一个世界。

从粗略的对于不同种类方言的辨识度,到对于同一方言中不同调调、韵律的辨识度,再到由听觉唤起的借由比喻、形容等艺术化的语言修辞导向的直达心灵的情感触发、文化解码等等,《中国话》充分展现了中国话多元之美。
纪录片中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方言。
方言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家的声音,就是内心深处最隐秘情感的“直译”
每个地方独特的表达,变成了属于每个人的语言基因

“他乡遇故知”往往就是通过声音的辨识度,建构起一种“身份认同”“集体记忆”,超越血缘、地理,甚至时间,成为人与人之间最牢不可破的联系。

图片
语言的韵律出自人心。
人们在吟诗或是歌唱的时候,总是自然而然地停顿,加入语气,追求押韵和格式对称,其实是利用不同的语言节奏,表达内心复杂的感受。
第五集《言为心声》中以语气词丰富多彩著称的山城重庆举例:

“语气的背后是人们复杂的情感,对于说话的一方来说,掌握这一个词,就可以掌握语气的方向盘。对于听话的一方来说,理解这一个词,就是理解了情感的密码。”

图片
本片中,来自东北、四川、江苏、广东、江西、西藏等不同地域的普通百姓,对着镜头,以鲜明生动的地方声调、语气、语调,赋予语言丰富多彩、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与经济上的自信,有密切的关系。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本片对于唤醒各地各族居民对于地域语言的自豪感,增强对于多元一体的中华语言文化的认知,感受中华语言文化之美,具有独特的价值
03
心灵 思维 文化发现中国话多维之谜
在立足中国语言国情、勾勒中华民族文化群像的《中国话》中,我们看到,以普通话为基础、由多种语言形态星聚灿烂的“中国话”博大精深,凝聚着人们的情感、审美、希望和追求,成为汇聚文明、推进历史的重要力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背后,包含着复杂的文化机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文化的不同,生产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衣食住行、不同生活风貌、不同外貌性格和气质,还有一个标志性不同就是语言。
语言,不光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语言中蕴藏着精神财富

“客家人曾有一句古训,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他们把语言看得比财富和地位更加重要,因为只有语言,能证明他们的来处。”

图片
语言中折射着生活习惯、生产方式、情感表达、心智模式、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保护语言资源,保护语言的多样性,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语言是最重要的非物质的一个文化载体。

中国话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传承,是经验的传递、思维的成果,也是精神与经济交流的依托。

图片
本片以普通人“原汁原味”的讲述,以天南地北、丰富翔实的记录,对“中国话”做了散点透视,让“中国话”有了画面、感情、性格,呈现出中国话在不断探索中的海纳百川、生生不息的力量。
唤起声音记忆,建立情感纽带,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民族自信,传递中国语言的文化魅力

作为我国首部多维度解读中国语言的人文纪录片,《中国话》展现了我国语言的多元一体的文化魅力,填补了语言主题视听影像的空白

扫码观看《中国话》

文章来源:“CCTV纪录”公众号
图片来源:“CCTV纪录”公众号

作者 JP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