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南通话生态调查小组/南通方言网)
6.3 方言态度
上文关于南通话习得和使用的分析说明南通话的活力在消退,南通话的发展前景堪忧。面对这样的现状,社会大众是一个什么看法?南通话的传承是否有群众基础?南通话的保护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在调查问卷中专门设计了关于南通方言传承和保护的相关话题。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考察:第一方面,我们询问参与调查者自己是否愿意传承和保护南通话;第二方面,我们询问参与调查者是否愿意政府部门分配适当公共资源用以传承和保护南通话。人们的语言生活是跟环境相关的和复杂多样的,因此我们也要考察人们对双语、多语现象的态度,以便得出方言传承的现实策略选择。
6.3.1 下一代方言教育
南通话的传承有赖于方言教育的延续,如果家长不教孩子说南通话,那么南通话的逐渐消亡则不可避免。我们用以下的问题询问参与者对方言教育的态度。
问题:如果您有孩子,您跟您的孩子说什么话?
选项:完全普通话,大部分时间普通话,有时普通话、有时南通话,大部分时间南通话,完全南通话
我们对选项进行了赋值:完全普通话为1,大部分时间普通话为2,有时普通话、有时南通话为3,大部分时间南通话为4,完全南通话为5。通过赋值,我们用数字表示南通话的使用频率,赋值越高,则越倾向于教孩子说南通话。
柱状图五蓝色柱显示:第一语言是南通话的中老年和中青年倾向于跟孩子多说南通话,而青少年教孩子说南通话的意愿明显较弱。方差分析显示代系对子女方言教育有显著影响,F(2)=6.758,p<.00。绿色柱和棕色柱表示第一语言不是南通话的人,他们明显倾向于教子女普通话,代系区别不明显。
下面的三张表格列出了各类人群的方言教育态度均值。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第一语言为南通话的人也是倾向于教孩子说普通话的。年纪越小的人越不愿意教孩子说南通话。
表八:方言教育(第一语言为南通话) | ||||||||
如果您有孩子,您跟您的孩子说什么话? | ||||||||
人数 | 均值 | 标准差 | 标准误 | 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 | 极小值 | 极大值 | ||
下限 | 上限 | |||||||
19岁以下 | 158 | 2.26 | 1.217 | .097 | 2.07 | 2.45 | 1 | 5 |
20岁到39岁 | 63 | 2.79 | 1.138 | .143 | 2.51 | 3.08 | 1 | 5 |
40岁以上 | 64 | 2.81 | 1.390 | .174 | 2.47 | 3.16 | 1 | 5 |
总数 | 285 | 2.50 | 1.266 | .075 | 2.35 | 2.65 | 1 | 5 |
表九:方言教育(第一语言为普通话) | ||||||||
如果您有孩子,您跟您的孩子说什么话? | ||||||||
人数 | 均值 | 标准差 | 标准误 | 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 | 极小值 | 极大值 | ||
下限 | 上限 | |||||||
19岁以下 | 509 | 1.49 | .822 | .036 | 1.41 | 1.56 | 1 | 5 |
20岁到39岁 | 19 | 1.79 | 1.032 | .237 | 1.29 | 2.29 | 1 | 4 |
40岁以上 | 12 | 1.92 | 1.084 | .313 | 1.23 | 2.61 | 1 | 4 |
总数 | 540 | 1.51 | .839 | .036 | 1.43 | 1.58 | 1 | 5 |
表十:方言教育(第一语言为其他方言) | ||||||||
如果您有孩子,您跟您的孩子说什么话? | ||||||||
人数 | 均值 | 标准差 | 标准误 | 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 | 极小值 | 极大值 | ||
下限 | 上限 | |||||||
19岁以下 | 63 | 1.65 | .986 | .124 | 1.40 | 1.90 | 1 | 5 |
20岁到39岁 | 12 | 1.67 | .778 | .225 | 1.17 | 2.16 | 1 | 3 |
40岁以上 | 6 | 1.33 | .516 | .211 | .79 | 1.88 | 1 | 2 |
总数 | 81 | 1.63 | .928 | .103 | 1.42 | 1.83 | 1 | 5 |
下图展示了各类人群方言教育态度平均值的区别。通过方差分析和post-hoc LSD 检验,我们发现,第一语言为南通话的人相较另两类人群更倾向于教孩子南通话。在会说南通话的人群中,年纪大的人更倾向于教孩子说南通话。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南通话的方言教育在中青年和中老年中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但是青少年的态度则相对而言不太积极。我们也看出第一语言对一个人的方言教育态度的积极作用,越是多说南通话的人,越是愿意将南通话传承下去。但总体上,各类人群都倾向于教孩子说普通话,其中部分人,尤其第一语言为南通话的人倾向于同时教孩子说普通话和南通话。我们觉得同时学习两种语言(方言)将会成为今后小孩语言生活的常态。
6.3.2 政府是否应该保护,学校是否应该开课
方言教育是个人领域的话题,一个人是否愿意教孩子说方言可能会受种种个人因素影响。那么,是不是不愿意跟孩子说南通话就意味着不支持南通话的保护呢?我们接下来直接询问了参与者对方言保护的态度:
问题:政府部门是否应该重视和保护南通话?
选项:很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很同意。
赋值方法同方言教育部分,赋值越高,态度越积极。
下面这个柱状图说明了各类人群的方言态度。我们看到,所有人群的均值都高于3,说明大家都不反对。以南通话和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的人,均值在4左右,都基本同意政府应该重视和保护南通话。这说明,大多数人对南通话的保护是支持的。
通过方差检验和post-hoc LSD检验我们发现:
1)以南通话和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的人中,年龄越大越认为政府应该重视和保护南通话。
2)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的人比其他人更加同意政府应该重视和保护南通话。
3)以其他方言为第一语言的人中,年龄大的同意度反而小于年龄小的同意度。但是值得指出的是,这一人群的同意度均值要大于3(一般),也就是说这一人群并不是不同意政府对南通话的重视和保护,而是认为无所谓。这是否是一个好消息?是否可以说明这类人群(外来人口)中,孩子比大人对南通更有认同感?可能是年纪大的人已有故乡情,小孩子还尚未建立这种感情。
由于政府重视和保护南通话这个问题过于笼统,教孩子说方言又过多涉及个人因素,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既包含公共资源分配,又包含方言教育的问题:
问题:您是否同意”中小学应该有关于南通话、南通文化相关的课程”?
选项:很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很同意。
赋值方式与上面相同,很不同意为1,很同意为5,赋值越高,态度越积极。
下面的柱状图显示了各类人群的态度均值。我们再次发现,几乎所有人群的均值都超过3,说明大多数人并不反对。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的人,均值接近或超过4,说明这类人群普遍同意在学校开设方言或地方文化相关课程。我们也发现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的人比其他两类人群态度更积极。
通过方差检验和post-hoc LSD检验我们发现:
1)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的人比其他两类人群更同意在学校开设南通方言相关课程。
2)中老年的同意度要高于青少年。
3)中老年与中青年同意度区别不显著。中青年与青少年区别不显著。中青年的态度介于中老年和青少年之间。
下图反应了各类人群的均值比较。
6.3.3 方言认同
方言是一方文化的代表。对南通话的保护和传承首先需要社会大众对南通话和南通文化有认同感。我们在调查中考察了社会大众的方言认同感,借以管窥南通话保护和传承的群众基础。
问题:您是否同意”南通人要会南通话”?
选项:很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很同意。
赋值方法同上,1表示很不同意,5表示很同意,赋值越高,态度越积极。
通过方差检验和post-hoc LSD检验我们发现:
1)以南通话和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的人比以其他方言为第一语言的人要更加认同”南通人要会南通话”这一表述。
2)中老年和中青年要比青少年更加认同这一表述。
下图为各类人群态度的均值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