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学好方言才能更好地推广普通话—詹伯慧

0
793

羊城晚报:您是方言专家,研究方言,保护方言,但您同时又在积极推广普通话,这两方面工作有没有矛盾?

詹伯慧:不矛盾,研究方言的人都是推广普通话的积极分子。其实,只有研究方言的人才最懂怎样推普啊!推普也是要对症下药的,研究方言才知道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举个例子,你向潮州人推广普通话和向广州人推广普通话,方法内容就应该有所不同,向讲湖南话的人推普,又应该有所不同。

羊城晚报:我们做过调查,广州有些新客家,父母都不讲白话,孩子也不会讲;还有的夫妻都是广东人,但孩子上幼儿园、读小学都讲普通话,白话很弱。这样发展下去,很多年后,粤语会不会弱化?也有专家提出“粤语消亡论”,您怎么看?

詹伯慧:粤语绝不会消失,广东人日常生活中都在用,它还是很有生命力的!比如你到菜市场去,你听听四周都在讲白话。很多外地人来广州,也多少学了些白话,就是因为它实用。入乡随俗,方言正体现了不同地方的“俗”。

语言是社会沟通的工具,推广普通话会为我们增加一种沟通工具,是要让原来只说方言的人学会一种全国通用的社会通用语,是从单语生活过渡到双语社会,1+1=2,而不是等于1,这是不会动摇方言的存在基础的。我们建议父母应当有意识地在家里让孩子学讲自己的方言,父辈的方言不能丢,这对孩子发展有好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学习方言,可以帮你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风情习俗,使你更快融入这个社会。

 

詹伯慧

1931年生,广东饶平新丰镇人。195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师从中国语言学大师王力教授和著名方言学家袁家骅教授。历任武汉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30年,1985年任暨大复办后首任文学院长,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香港大学中文系和语言学系名誉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建立第一个博士点———现代汉语博士点。詹教授从教56年来在汉语方言、汉语辞书、汉语应用和汉语规范等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望。

 

订阅
通知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