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拼音方案释例
作者:本源斋独立学者 水月
汉语方言拼音方案应采用《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的字母,用同样的原则和方法制定,以方便普通话和方言的对比与应用。本来汉语各方言包括普通话都是同出一脉,可以跟中古汉语音韵系统作基本对应来反映各自的流变,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脉络清晰,因此,中古音系是我们的参照坐标,而在拼音方案的设计上则应以《汉语拼音方案》为蓝本,一则它是汉语标准语的拼音方案,全国通用,学习者容易接受;二则它是国际上拼写汉语的标准,无法取代,老外也得适应不是。
国际上拉丁字母一般使用习惯与在汉语中的应用
辅音分清浊,如p/b, t/d, k/g,一一对应,但很多语言送气不送气并不区分意义,不是对立的音位区别特征,比如你将telephone的t发成不送气并不影响交流,只说明你带有某种口音。因为这种国际习惯,他们的拼写中p,t,k是不送气的,虽然威妥玛拼音或邮政式拼音在设计上是区分送气与不送气音的,由于技术原因而规定不标送气符号,实际拼写汉语时南京被拼成 Nanking,台北拼成 Taipei,弄得你不知道哪个该送气哪个不该送气。在保留浊声母的方言,如吴语,所谓“法吴”拼音不仅区分送气不送气,还区分清浊,如帮、滂、并的声母分别是p,ph,b。标准语普通话没有清浊之分,由于英语的普及,p,t,k被默认为送气清辅音,汉语拼音用b,d,g来表示不送气清辅音与p,t,k形成对立。使用b,d,g事实上也是和许多日耳曼语发音一致的,因为譬如在英语、德语中,b,d,g在单词开头会清化为不送气音,和普通话一样。当然他们在其它场合发浊音,普通话中并没有这样的音节,所以无需关心。从大汉语的角度看,象吴语这样的有浊音的方言,不妨在b,d,g字母上加符号表示,如b’,d’,g’,这样,帮、滂、并的声母可以表示为b,p,b’。
zh,ch,sh; z,c,s; j,q,x是《汉语拼音方案》里被说成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用法,那我们就扒一扒这些字母的国际用法。z在德语中跟汉语拼音一样发音,斯拉夫诸语言中被拉丁字母转写的c就类同汉语拼音发音,s的发音就不用说了。zh,ch,sh实际是对应z,c,s的一组声母,zh纯粹是仿z,c的送气与不送气关系,从而生成的zh,ch对应而来。zh在外语中用来转写/ʒ/这个音。在zh,ch,sh这组声母里,后两个跟外语的发音比较类同。j,q,x的用法最受诟病,其实那些人真不全面了解字母的用法。j好像无需讨论,基本认可。x在葡萄牙语里是/ʃ/,西班牙语里也有少数词发这个音,类同汉语拼音。q在英文里发/k/,拉丁化新文字把尖音声母写作zi,ci,si,把团音声母写作gi,ki,xi。实际上gi,ki,xi反映了近代官话见组声母腭化之前的发音。汉语拼音决定不区分尖团音以后,ki被读音近似的q代替也是顺理成章的。另外,软腭硬腭的转换也是人类语音变化规律之常见现象,广东话说xi(希)是hi,西班牙语中许多x还念作h,例如Taxas,由于和字母j的发音相同(西班牙语j发音同汉语拼音h),México又写作Méjico。普通话中声母为x的字大部分都来自尖团合流前的晓母、匣母和心母,如果只看晓母、匣母(两者合并为h),就和西班牙语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r字母,汉语拼音里是卷舌擦音,也有人归纳为近音,英语里是齿龈后近音带唇化,一些英国方言的r就不说了,在美国英语里处于词尾时跟普通话的儿化音一样。
元音字母主要是a,e,i,o,u,他们都有一定的音值范围,允许不同的变读,不少字母通过添加符号固定音值。汉语拼音里的ü字母就是这样的例子。元音字母很少,因此,很多元音必须通过字母组合的方式来表达,例如eo,eu,ou都可以表示/ǝʊ/,oe可以表示/œ/,ae表示/æ/,等等。
下面我们就某个具体的方言拼音方案来做例释:
南通话拼音方案
按照声母所对应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分布,列表如下:
发音方法发音部位 | 塞音 | 塞擦音 | 擦音 | 鼻音 | 边音 | |||
清音 | 清音 | 清音 | 浊音 | 浊音 | ||||
不送气 | 送气 | 不送气 | 送气 | 送气 | 不送气 | |||
双唇音 | b[p]巴 | p[pʰ]白 | m[m]沫 | |||||
唇齿音 | f[f]佛 | v[v]物 | ||||||
齿龈音 | d[t]得 | t[tʰ]特 | z[ts]子 | c[tsʰ]此 | s[s]丝 | n[n]脑 | l[l]老 | |
舌叶音 | jr[ʧ]机 | qr[ʧʰ]期 | xr[ʃ]西 | |||||
舌面音 | j[ʨ]积 | q[ʨʰ]切 | x[ɕ]雪 | |||||
舌根音 | g[k]各 | k[kʰ]哭 | h[x]喝 | ng[ŋ]偶 |
注:n 作声母的字有难、弄、浓、闹、能,而泥、娘、仰等在齐齿呼前的发音是腭化的 n,国际音标是[ȵ]。舌根鼻音 ng 在南通话里也作声母,国际音标[ŋ]。jr,qr,xr 的发音与普通话 zh,ch,sh相近,但舌头微翘,不那么卷,国际音标为[ʧ],[tʃʰ],[ʃ]。
南通话声母需要说明的就是jr,qr,xr,本来这组声母就是j,q,x的音位变体,发生在与/i/和/y/相拼的阴声韵,为何如此呢?因为/i/和/y/自身发生了元音的前化和擦化,但问题是,/i/和/y/在南通话里也还保留有不前化和擦化的情况,如ti(提)、li(里)中的/i/,qu(就)、xu(修)中的/y/。另外,精、清、心的声母南通市区不是z,c,s,也不是j,q,x,而是jr,qr,xr,即非齿音、非舌面音,而是舌叶音。这使得我们考虑必须列出这组声母,否则,jru ju(醉酒)这两个字就分不清楚了,都拼成ju了。顺便提一下,《南通地区方言研究》将/y/分为这样两个独立的韵,/y/和/ø/,可是,/ø/这个开口韵怎么跟j,q,x来拼呢?“久”拼成/ʨø/是不是很怪?
jr,qr,xr在发音上跟zh,ch,sh相近,我们开始也是借用zh,ch,sh来表示的,但一来怕与《汉语拼音方案》相混,毕竟汉语拼音里是卷舌音,舌位靠后一点;二来考虑到这组本来就是跟j,q,x密切相关的一组声母,发音上的变化是从舌面变为舌叶,那个r就是表示舌前部翘起与摩擦的这个发音动作,上面讲过《汉语拼音方案》的r是个卷舌擦音,我们这里的r舌位靠前一些,所以我们还是弃用zh,ch,sh,改用jr,qr,xr比较好。
按照韵母的构成和对应传统音韵学四呼的分类,列表如下:
单元音韵母 | 开口呼 | 齐齿呼 | 合口呼 | 撮口呼 | ||
i[i, ɿ] 提底四 | ri[ɹ] 以衣继 | u[ɯ] 部五付 | iu[y] 就酒秀 | riu[ɹ̹] 聚居需 | ||
a[a]阶爸来 | ua[wa]乖坏快 | iua[ɥa]衰摔帅 | ||||
au[ɔ]打拉喇 | iau[jɔ]嗲夜野 | |||||
o[o]他巴沙 | uo[wo]瓜花跨 | iuo[ɥo]抓爪耍 | ||||
oo[ʊ]波多错 | ||||||
ei[e]背为走 | iei[je]且社者 | uei[we]贵亏会 | iuei[ɥe]水最催 | |||
e[ɤ]包高道 | ie[jɤ]标叫小 | |||||
er[ɚ]而二儿 | ||||||
带鼻音韵母 | oon[ʊ̃]搬安宽 | in[ĩ]天填田 | iun[ỹ]元远院 | |||
an[ɔ̃]眼单栏 | uan[wɔ̃]万玩晚 | iuan[ɥɔ̃]涮闩拴 | ||||
on[õ]汤仓当 | ion[jõ]让壤穰 | uon[wõ]网光慌 | iuon[ɥõ]装床双 | |||
ong[ʌŋ]蚌同空 | iong[jʌŋ]用穷熊 | |||||
iein[jẽ]羊两枪 | ||||||
en[ɛ̃]本证问 | ien[jɛ̃]人忍认 | uen[wɛ̃]滚困婚 | iuen[ɥɛ̃]尊润寸 | |||
eng[ɘŋ]并订瓶 | ing[iŋ]英应音 | iung[ɥŋ]均匀秦 | ||||
入声字韵母 | ooq[ʊʔ]佮瞌 | iq[iʔ]节切雪 | iuq[yʔ]缺菊说 | |||
aq[ɔʔ]八拔发 | iaq[jɔʔ]药嚼脚 | uaq[wɔʔ]滑刮挖 | iuaq[ɥɔʔ]刷 | |||
oq[oʔ]木福熟 | ioq[joʔ]肉役疫 | uoq[woʔ]郭扩握 | iuoq[ɥoʔ]桌旭捉 | |||
eq[ɜʔ]不失特 eq[ɘʔ]吃七漆 | ieq[jɜʔ]日 | ueq[wɜʔ]骨忽窟 | iueq[ɥɜʔ]出入术 |
注:
- 南通话的前高元音 i 在拼双唇音b,p,m 和舌叶音jr,qr,xr时变成擦化元音ri[ɹ];iu 跟jr,qr,xr相拼时发音是riu[ɹ̹],虽然他们只是音位变体,因听感差异大,我们还是专门设置拼法。ri和riu也可以是零声母音节,这里r字母不是声母,只表示舌叶摩擦。
- 南通话中没有前、后鼻音之分,加 n 尾的韵母均为鼻化韵,跟普通话的前鼻音韵母不同, 这一点注意区分,如 yin“烟”不是普通话的“音”。
- i 列和 iu 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i 写成 y,如 ien 写成 yen(人);零声母的in, ing, iq 拼写时前面加 y,写成 yin(言)、ying(应)、yiq(热);iu 列的韵母跟 j, q, x 相拼时省写 i, 如 ju(酒), qu(秋), xu(修);ri,riu 跟 jr, qr, xr 相拼时韵母写成 i, u,如 jri(机), qri(期), xru(需), qru(聚),但跟 n 声母相拼时韵母不变,如nriu(女);u 列的韵母,u 韵母单写时前加 v,写作 vu,如“五、无”;ua, uo, uan, uon, uaq, uoq 在零声母的时候 u 写成 w,如 wa(哇)、wo(话)、wan(万)、won(网)、waq(滑)、woq(活);ua, uei, uen, ueq 在零声母的时候 u 写成 v,如 va(外)、vei(为)、ven(文)、veq(物)。
- 韵母 u 不同于普通话的 u,嘴唇不收成圆形,有唇齿摩擦,类似 v 的通音,国际音标姑且记作[ɯ]。
- 南通话保留入声韵,收喉塞音,本方案以 q 表示。标调时以 g 表示阴入,q 表示阳入。有些阳入的字在某些音节前会产生变调,拼写时注意将入声韵尾字母 q 去掉并双写前面的元音,如 seqyig(十一)写作 seeyig;或者仅去掉韵尾字母 q,如 loqriu(落雨)写作 loriu。
- 儿化音拼写时,一般在韵母后面直接加上 r,如“女儿”读儿化时,拼写为 nriur,“一齐儿”拼作 yigqrir,“虾儿”拼作 hor。入声韵与鼻化韵的儿化,在韵尾加 r,如“摆摊儿”拼作 batanr,“主角儿”拼作 zugogr。
- 语气词拼写时,词尾加 h,如哦 oh,啊 ah。
- 拼写时,碰到后面是零声母音节或前后音节界限容易混淆时,使用隔音符号“’”,如co’oo(车娥)、con’oo(昌娥)、jie’nge(骄傲)。
承上所述,南通话的/i/和/y/在部分音节里发生前化和擦化,将变异的/i/和/y/独立列出是简明方便之举,否则“醉酒”两个字读音还真没法区别了。
对于韵母系统,我们觉得还是遵循传统的汉语音韵系统进行排列比较好,以汉语传统为根脉,以《汉语拼音方案》做标杆,可以更好地了解方言在汉语音韵系统的地位,也知道与普通话的异同。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说《汉语拼音方案》是最优方案了。在发音上,我们知道普通话的j,q,x与i的发音部位相近,前者是摩擦辅音,后者是前高元音,而这些辅音跟其它元音相拼时,因为发音部位的关系,会自然带出i音,这是拼音过程中的副产品,不是这些辅音的自身属性,就像我们呼读声母b,p,m,f后面添加o,呼读d,t,n,l后面添加e,呼读j,q,x后面添加i是一个道理。按照传统音韵学四呼的分类,j,q,x只拼细音,不拼洪音,如果我们将“加”拼做ja,那么,我们怎么给这个拼音归韵呢?“加”还是齐齿呼吗?在形式上我们看到的是j跟洪音a相拼,而ia这个标志齐齿呼的形式却不见了。这还破坏了韵母的系统性,比如在“加”中是a,在“俩”中是ia。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使用字母ü无可厚非,只是通用键盘不支持,因此我们的方案里用iu来替代ü,拼写时i相当于ü上的两点,如普通话“居”都拼成ju。
南通话的u韵母是个扁唇的类似v发音的擦化元音,但是做介音的u跟普通话发音是一样的。
来看看主元音,所谓主元音我们指的是韵母中的韵腹,主元音的音值在四呼里是保持一致的,但在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中则可能不一致,这是为了经济而优选的结果。例如,en,ien,uen,iuen中的e的音值都是/ɛ/,开合齐撮四呼保持一致;而a,an,aq中的a的音值分别是/a/,/ɔ/,/ɔ/,an,aq没有写成aun,auq,从而与au形成配套,就是因为aun,auq的使用频率较高,不如an,aq简洁高效。
最后说下ong,iong与eng,ing。南通话ong与普通话发音不同,发音为/ʌŋ/,本想用ung以示区别,但是ung的形式直接变成合口呼了,因而放弃不用。南通话里,ing跟普通话发音相同的情况只有当它处于零声母时,在与声母相拼的时候,ing这个韵的发音都是eng/ɘŋ/,例如“丁”读deng/dɘŋ/,而非ding/diŋ/。还是为了简单明了的目的,我们分列成不同的韵。
本方案是以南通城区的现代口音为主,如果要拼写郊区和乡村口音的话,参考以下读音内部差异表。
例字 | 城区 | 郊区 | 例字 | 城区 | 郊区 |
精 | jreng | zeng | 粥 | zog | zoog |
清 | qreng | ceng | 鸽 | gog | goog |
心 | xreng | seng | 胸 | xiong | song |
吃 | qreg | ceg | 西 | xri | xru |
音 | ying | szeng | 齐 | qri | qru |
肉 | yoq | szoq | 良 | liein | lein |
人 | yen | szen | 给 | hau | han |
泥 | ni | nri | 拿 | no | nau |
地 | ti | qri | 去 | ti | ki |
甚 | sen | hen | 闩 | xuan | san |
卵 | liun | loon | 找 | ze | zhe |
潮 | ce | che | 少 | se | she |
注:sz 声母国际音标是[z̊]。表中 zh,ch,sh 同《汉语拼音方案》。
声调表
声 调 | 调 值 | 调 型 | 调符 | 调母 | 例 字 |
阴平 | 21 | 低降 | L l | 知东该刚通开哉斋呆爸松中 | |
阳平 | 35 | 高升 | ![]() | F f | 含人同皮龙虫红棚农言门嫌 |
上声 | 55 | 高平 | ![]() | T t | 古口买每统久选卷垒走首手 |
阴去 | 42 | 中降 | ![]() | K k | 汉证快半四干怪拜太赛盖菜 |
阳去 | 213 | 降升 | ![]() | V v | 近社路洞罪就埲动重弄蚌共 |
阴入 | 3 | 无 | 无 | G g | 百色笔哭黑贴铁式切一击滴 |
阳入 | 5 | 无 | 无 | Q q | 白石局六列读毒熟独凿族煠 |
注:声调标注时,调值、调母标于音节结尾处;调符标于韵母上方,韵母中含有多个元音字母时,总是标于开口度大的字母上,同字母组合标在前面的字母上,顺序为 a,o,e,u,i,如“饿熊” ŏoxióng。轻声不在此列出,因为它属于音节弱读时的声调变化。入声的表示,阴入以 g 收尾, 阳入以 q 收尾,韵母表中入声韵仅以 q 收尾表示。
南通话里有七个调,因古全浊上声归阳去,所以上声只有一个。在注音或语音教学时可采取5度音高调值标调法或采用声调符号,文学作品等可用调母标调,一般拼写时省略。我们为南通话所作的拼音方案是完全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采用原则和拼写规则而制定的,它应该是方言拼音的良好范本。
注:上文中[ ]与/ /中均为国际音标。
参考文献:《汉语拼音字母的道理》,作者:byvoid,文章地址:https://www.byvoid.com/blog/hanyu-pinyin-alphabet-justification
我想说的重点其实是p,t,k在英语里就都发送气音,硬是用来汉语中表示不送气清辅音是不合适的,虽然英语里送气不送气不是区别特征。
的确如此。按照威妥玛拼音的规则,高字要转写为kao, 老外一般会念成cow的音。
你文中提到的r这个音,英语的r国际音标写作ɹ (倒过来的r),英语的r一般认为是齿龈近音(alveolar approximant ) 或舌叶近音(post-alveolar approximant),美式的r确实有卷舌近音的发法。英语的r在各种英语变体中还有其他5中发音方法。详见:http://dialectblog.com/2011/02/18/the-wild-world-of-the-english-r/
“英语的r带唇音”这种说法似乎与主流观点相左。
哦,是RP的发音,非常圆润。
RP不是/ɹʷ/。
labialized R, 或 R-labialization 是考克尼(Cockney)口音的特色,不是标准英音。
不错,文中举例确为邮政式拼音,是当时拼写中国地名最广泛采用的一种拼音。邮政式拼音以威妥玛拼音为基础,在使用中为“方便”起见,干脆不用送气符号,但这也反映了使用者的一种认识和习惯。
中国的城市名称,如peking (北京), tientsin (天津),soochow(苏州) , amoy (厦门)所采用的为1906年制定的“邮政式拼音”,这个系统以威妥玛拼音为蓝本,但是为了方便发电报,不加引号等附加符号。另一个特点是,邮政式拼音对广东福建等地地名采用了当地方言,比如amoy 就是厦门话转写,而不是官话。
像taipei这样的转写估计是采用的邮政式拼音,而不是威妥玛拼音。
韦氏拼音没有贯彻送气不送气之严格区分,台北的台一样用的t,青岛的青一样用的ts,并没有用t’和ts’来拼写。
根据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转引的1912版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Herbert Allen Giles 编),Wade-giles 规则用单引号表示送气。详见大英百科全书目录: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Wade-Giles-romanization
taipei的tai 未写成t’ai, 只能说这个 t 不符合wade-giles的规则。这个规则本身是严格区分送气与不送气的。
威妥玛(wade-giles) 用单引号( ‘)表示送气。帮母为 p, 滂母为 p’, 同理,见溪二母为 k 和 k’
故而”南京“的”京“ 为 king (清代官话读音),台北的”北“ 为 pei. 应该是符合wade-giles的规则的。
西班牙语的 字母 x 发成h, 仅存在于少数西班牙语方言中,且被认为是不标准的。mexico 等地名中的 x 的确发成h, 但这是例外。x 在西班牙语中主要是两个发音,一个是 ks, 另一个接近ch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