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快报
原标题:南通话起源于古常州话?

南通话我们每天都挂在嘴边,可它属于哪个语系,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渊源?恐怕绝大多数人都说不上来。近日,有网友在南通某论坛发帖称,南通话起源于古常州话,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极大兴趣。这种说法靠不靠谱?记者昨天联系到南通市语言学会会长、南通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万久富博士,请他对此进行解读。

网帖引爆

南通话起源之争

2月26日,网友“城里羊”在南通某论坛发帖,《爆料!原来南通话起源于古常州话》,帖子附有一篇论文的截图:南通地区方言的形成及方言特点又与本地区历史上的居民构成融合相互应证……其中,“今南通市区、通州市西部一带直到唐五代才逐渐形成聚落,可以推测的是,当时居民主体所操方言与古常州吴语有着历史渊源关系”一句用红线显著标出。网友以此为据,推测出南通话起源于古常州话。这个帖子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兴趣,也引爆南通话起源之争。

网友“水云间”说:“如果说通东话目前还留有50%的常州话基因的话,那么,南通话可能只有25%的常州话基因。”

网友“yale62”则表示不敢苟同,“南通方言是苏北语由西北向东南逐步过渡变化的,分界点在九华龙舌新坝一带,这一带的语言苏北话到南通话的过渡最明显。”

专家解释

两者并非一脉相承

对此,万久富指出,该网友截图的文章就来源于自己的论文《南通地区方言的形成过程》,刊发于南通大学学报,第24卷 第3期。但是,发帖网友断章取义,“帖子中用红线标出的那句话,我在备注上指出,《资治通鉴》记载,唐乾符二年有狼山镇遏使,是属于浙西常州的军事据点。这说明南通话与古常州吴语有着历史渊源,并不只是指起源关系。”万久富说,早期胡逗洲(古南通)居民来源复杂,既有来自于长江南岸的吴语区移民,也有从中原一带辗转移民的。还有一些居民是流亡逃生的外地人和流放犯人,他们栖居沙洲,煮盐为生。与外界交流稀少,从各地带来的庞杂的语言因素在这里杂糅生根,形成了雏形状态的古南通话。

万久富特别指出,古书上说“胡逗洲上多流人”(出自《太平寰宇记》),坊间很多人把“流人”理解为“犯人”,甚至流传南通人是犯人的后代,这是一种误解。万久富认为这里的“流人”不单纯指的是流放犯人,还包括流民、逃荒避难的外乡人,与今天我们所称的移民具有相同内涵。

方言划分≠行政区划分

南通因涨沙冲积成洲,在历史上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并没有人居住。万久富介绍,地理研究和考古资料表明,大约在六千年前,海安是南通地区最早成陆的地方,随着这块海积平原不断拓展延伸,南通陆地——也就是今海安、如皋以及如东大部分地区才开始有人群居住。其中晋朝~南北朝时期,今南通市区一带涨成沙洲,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胡逗洲。随后,四次关键性的沙洲并陆,形成了现代南通的版图。

“方言的划分跟行政区划没有直接联系,南通地区处于官话和吴语的交汇地带,因为历史关系,方言的过渡性质和内部差异非常明显,方言十分复杂。”万久富说,今南通境内通行如皋话、南通话、海门话和通东话。其中如皋话和南通话都属于官话中的江淮官话通泰片,而海门话、通东话则属于吴语中的吴语大区苏沪嘉小片。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