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狼马见君王

0
2513

来源:濠滨网

胡长龄是通州出的第一个状元。此人从小聪明过人,念书过目不忘,说话出口成章,满肚子学问。他金榜夺魁,独占鳌头,天下人无不敬服。
  一次,胡状元陪伴乾隆皇帝出游。乾隆是个出名的坐不住的皇帝,最欢喜东跑西走,游山玩水,单下江南就有六七趟。这回,君臣二人一路杏花村,由北向南,沿途玩耍,好不快活。到了京口,乾隆忽然心血来潮,对胡长龄说:“爱卿呀,你是哪里人氏?”
  胡长龄嘴上不说心上说,你这位皇帝,贵人多忘事,我是哪里人氏你又不是不知道,明知故问,卖的什伲关子?他毕恭毕敬地回答:“启禀万岁,小臣乃通州人氏!”
  乾隆一笑,说:“哦,不知是哪个通州?”
  原来,当时天下有两个通州,一个在北京附近,叫北通州,一个在江尾海头,为南通州。胡状元答道:“臣住南通州西门寺街之内。”
  乾隆又是一笑,说:“这就好了,我以通州为题,出个上联,爱卿可能对得上来?”
  胡长龄心想,我五岁就能吟诗作对,人称神童,要我对对子,岂不是“稻田里捉龟——稳稳笃笃。”于是,请万岁出上联。乾隆吟道: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胡长龄一听,这联出得绝,不好对呀,万岁爷今天存心考我,我倒要认真对付呢!他稍加思索,想起了家乡东西城门口的两家典当铺,灵机一动,下联出来了:
  “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下联对得又贴又巧,也是两个名字,两个方位,好极了,真是“两个哑子睏一头——没得话说。”乾隆皇帝不由连声赞好。
  接着乾隆又问:“你们南通州地方如何?”
  胡长龄刚刚受了万岁称赞,心上得意,话也多了,嘴也快了,便将通州如何如何美,怎么怎么好,大吹特吹了一顿。什么控江濒海、地处要冲,是“江海咽喉,百倍金焦”呀;什么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棉盐之邦,鱼米之乡”呀;什么“民风淳厚、人文荟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呀;什么“狼山奇秀、古塔支云”、“山鸣谷应,海阔天空”呀……说得口干舌燥,天花乱坠。正说得上劲,猛听皇帝开了金口:“好,寡人此次南下,别处不去,单到你们通州看看如何?”一句话,把胡长龄吓呆了。他懊悔自己不该失言,皇上如今要去通州,必得造行宫、摆圣驾,金铺路、银搭桥,岂不劳民伤财!只怪自己一时多嘴多舌,可害苦了家乡父老呀!可皇帝是金口玉言,说出的话,不可更改,这时要劝他不去,岂不是犯了欺君之罪?怎么办呢?胡长龄心急如火烧,但表面上还得装笑脸,连忙跪下,说:“万岁临幸通州,江海增辉,山河添色,乃是通州百姓有幸!臣代家乡父老谢恩。”一边叩头,一边肚皮里打官司,要想个法子,让皇帝他自己说不去。
  胡长龄一边派人去通州报信,万一皇帝来了,总得先做准备呀;一边照常陪乾隆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暗暗找机会吓他一下,以打消他去通州的念头。
           这天,乾隆问胡状元,到通州还有多少路程,需跑几天?胡长龄趁机说:“此地到通州要经过里河口、五里树、三里暗(岸)桥、马躺(塘)的路。路程虽就不多,但一时还难到达。那里河口里,白浪滔天;大树五里粗,毒蛇盘缠;桥长三里半,天日不见;马躺泥泞踟蹰难前。”
  乾隆心中一惊,“乖乖隆的冬,这路可不好走呀!”但他又不愿下台,硬充好汉说道:“听你说通州胜似天堂,路上辛苦点也算值得,朕意已定,还是赶路要紧。”
  胡长龄见乾隆仍然不肯罢休,眉头一皱,又想出个门道吓他:“万岁到了通州,城外到处可走,唯独城里不能进去!”
  乾隆忙问:“何故?”
  胡长龄回答:“万岁有所不知,我伲通州城墙低矮,门圆似穴,象个狗洞。万岁爷可是万万走不得的。”
  乾隆当然不愿意钻“狗洞”,心想,城门不能进,这一趟岂不是白跑了吗?可是他还不甘心:“好吧,城里不去了,就去你们的狼山看看,不知那里有山几座,各叫什么名子?”
  胡长龄说:“那里五山相连,山名叫狼(狼山)马(马鞍山)见(剑山)君(军山)王(黄泥山)。”话未说完,乾隆皇帝忙说:“不去了,不去了,朕是真命天子,要什么‘狼马见君王’呀!”
  胡长龄终于用智谋劝阻乾隆通州之行,免除了家乡父老的一场灾难。

 

订阅
通知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