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水月(来也空空,去也空空。) 2015-01-06 19:23:00
南通话相比普通话及很多其它方言的声母j,q,x有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就是跟独立韵母i(衣),yu(迂)相拼时异化为jr,qr,xr。这可能跟南通话的i(衣),yu(迂)韵母本身的发音有关,南通话的这两个韵母跟普通话发音是不同的,实际发音是ri,riu,所谓“元音前化、高化”,在常州话等方言里也有这种现象。那么似乎可以说南通话的j,q,x跟i,yu韵母相拼时,受韵母发音ri,riu的影响,声母变成jr,qr,xr了。另外,“精、清、心、吃”的声母发音也是jr,qr,xr,不同于普通话的j,q,x。当然,南通郊区“精、清、心、吃”的声母是齿头(平舌)音,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发音。从听感上讲,南通话的jr,qr,xr类同普通话的zh,ch,sh,南方人发普通话的卷舌音通常不那么卷,实际发成翘舌音,这里附上发音舌位图,可参考。
对此现象,有人从历史成因上给了说法:“如今的南通话离典型的吴方言已经相去甚远,而且从一些词汇及声母发音上有进一步向官话靠拢的趋势。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六桥南通话”,所谓“六桥南通话”就是老城护城河(濠河)上六座桥以内的话,即濠河圈子内的南通话,这片区域现在看来,不过方圆两三公里地的大小。南通筑城后,由于与江南有天堑之隔,往来于南通城内的外地文人墨客和商人多来自江淮地区,久而久之,这些人带来的方言对“城里人”的说话方式带来影响,而对郊区及其他“乡下人”影响并不大。影响的最大表现是本来南通话中的一些尖音读法团化,但团化并不彻底而使原本“平舌的尖音”变成“翘舌的尖音”,如“精、清、兴”的声母变为“zh、ch、sh”,而这样的变化在江南的一些吴方言中已经是“尖音团化”的表现,尖音团化本就是官话方言的一大特征。如今,随着城市的影响力不断加深,说南通话的年轻人中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