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银富:南通方言文白异读略说

0
1192

南通方言文白异读略说

作者:戴银富
摘录自:新浪博客 石港俚语

一、南通方言文白异读与词语来源关系
文白异读是一个词或语素具有不同的读音,异读往往与具体的词或语素的组合有关,异读的词或语素基本意义不变,但用法略异。从音韵系统看,文言的念法靠近“官话”音系,白话的念法靠近古音音系。 一般地说,文白异读与词语来源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1.文读一般用于书面语词语,而白读用于口语词语。如“教”:

文 读
教育、教导、教训、教材、教程、教法、教诲、教具、教练、教师、教室、教授、教唆、教条、教委、教养、教务、教研、教员、教会(指宗教团体)
白 读
教书、教语文、教徒弟、教不会、教会了徒弟打师傅
上表中,文读栏内的词语都是合成词,为书面用语;白读栏内的词语都是口语用语,“教”与其他词组成短语,“教”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独立性。无论是文读还是白读,词语中“教”的基本义一样。有意思的是,文读栏内词语中的“教”在普通话中都读“jiào”,而白读栏内词语中的“教”普通话读音为“jiao”。
2.文读一般用于新词,白读用于旧词。如“日”:
文 读
日光灯、日本、日报、日程
白 读
日子、生日、忌日、日夜、送日期(南通民俗,男方告知女方结婚时间)、拣好日子结婚
上表中,文读栏内的词语,一般地说,产生较晚,为新词;白读栏内的词语,产生较早,为旧词。无论是文读还是白读,词语中“日”的基本义相同。
3.文读一般用于普通话词语,白读用于方言俚语。如“外”:
文 读
外 公、外 婆、外面、外貌、外国
白 读
外爹爹、外奶奶、外头、外相、外地
上表中,上下栏对应的词语,除“外国”、“外地”两词外,其他词语意思完全相同,只因为一是普通话词语、一是方言土语,故在南通方言中,一则发文读音,一则发白读音。
4.文读一般用于专有名词、成语或科学术语,白读用于日常词语。如“牙”:
文读
牙膏、牙刷、牙祭、牙周炎、狼牙山、俞伯牙、姜子牙、拾人牙慧
白读
牙齿、脱牙、奶牙、槽牙、门牙、狗嘴吐不出象牙(俗语)
上表中,文读栏内的词语为专有名词、成语、科学术语及地名、人名;白读栏内的词语为日常用语和俗语。再如,“牛奶”中的“牛”说文读音,而“养牛”、“属(属相)牛”中的“牛”说白读音。
二、南通方言文白异读发展趋势
徐通锵先生在《历史语言学》一文中指出:“文读形式产生之后在语言系统中就出现了文与白的竞争,竞争的总趋势一般都是文读形式节节胜利,而白读形式则节节‘败退’,最后只剩下个别特殊的词语与文读形式抗争。”文白异读是由外部原因导致的方言语音差异,常常是由某一权威方言的影响引起的,南通方言文白异读总的变化受强势北方官话的影响。文白系统不只一个层次,文白异读实际上是不同时期不同音系的的语音叠置。南通方言文白系统中的白读反映了方言较早的固有读法,白读层次来自不同时代的读音遗留,而文读反映了向官话靠拢的趋势。语言是一个处在渐变中的结构系统。对比中老年人群和青少年的文白系统,可以看到南通方言文白异读的历时发展,具体表现为:
1.白读音逐渐萎缩并趋于消失
一些在中老年语音系统中的文白异读的字,在青少年口语中已经只剩下了了一种读音,原来的白读音已经萎缩甚或消失,在文白竞争中以白读形式的萎缩或消失而告终,异读词变为非异读词。例如“加”,在“加褂”(穿在最外边的上衣)、“加裤”(穿在最外边的裤子)中的“加” 属白读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身着装多为西装等品牌服装,下身着装多为牛仔裤等,故而“加褂”、“加裤”等名称逐渐消失,表达这类物质概念的词语读音也随之消失。时代在前进,人民的文化水准越来越高,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享受时间也越来越多,普通话随着电视等媒体的日益普及而与百姓实现了“零距离”的接触,即使在中老年口语中,一些词的老派白读音也随之处于萎缩状态,使用范围正逐渐缩小,白读的身影被时代的脚步越抛越远,最终龟缩一隅,沉淀于方言底层,随时间推移逐渐使方言区的人自己都不认识它们了。
2.文读音逐渐占主导地位并有一统天下的趋势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南通方言青少年的文白系统中出现了一种新层次的文读音,如“解放军”中的“解”就读若“jie”,接近普通话读音,而说“把绳结解开”中的“解”时,则受老年人的影响,依然读白读音。这种新文读音与北京话非常接近,它们的产生显然是普通话强烈影响的结果,这种新文读音与原有的音叠置在一起,使共时的语音系统呈现出相当复杂的状态。新派文读只出现在年轻人的范围内,明显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尽管目前在文白读的对峙中,新派文读在社会生活中还不具有权威性,而白读则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和权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文读音因接近普通话所具有的语言优势而将会不断地扩展,并有取代白读音而一统天下的趋势。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白异读专指方言中同一个字的文白两种不同读音,与普通话中的多音字有质的区别。如前所述,异读的词或语素基本意义不变,仅用法略异而已;而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诗经•氓》)。这种一字两音或多音的现象,不属于文白异读的范围。
【参考文献】
1.严修《什么是文白异读》 (王希杰编《语言学百题》上海教育出版社)
2.吴子慧 《绍兴方言的文白异读规律及历史层次分析》(《浙江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

订阅
通知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