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通张卫斌凤凰号,发布日期2017年3月20日

詹皖,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南通民间音乐文化研究会会长。

詹皖自号“乐人”,既是音乐的乐,也是快乐的乐。他以快乐的心态为人民创作,为江海而歌。由他领衔的南通大学民间音乐研究所成立十年来,始终致力于南通民间音乐的守成和创新,从民间寻找南通传统音乐文化的根脉,在保护、传承和弘扬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宣传和守成江海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江海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内容。以詹皖教授为代表,关于张謇音乐的研究在全国音乐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具有文化符号的学术意义,更有宣传扩大南通知名度的现实意义。

“我是听着‘海安角斜’的音乐长大的。”詹皖出生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海安角斜,自小就对南通民间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1980年,他就读于江苏省海门师范音乐班,钢琴老师陈元杰向詹皖推荐了《南通地区民歌集》,陈元杰说:“这本书上的每首歌都有几百年的历史。要好好保存、学唱……”从此,詹皖踏上了南通民歌的寻根之旅。

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詹皖就有了出一本南通民歌集的想法。于是,从2003年起,詹皖在教学之外的时间,基本都扑在收集和研究南通民间音乐上面,在乡野间寻找南通民歌的遗存碎片,试图复原南通民歌的面貌。

这是项耗时烧钱的工程。一些身边的朋友劝他:“这事儿又不来钱,何苦在这上面浪费精力呢?别折腾了!还不如做做音乐家教,补贴家用呢。”

詹皖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抢救和保护这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责无旁贷,亦乐在其中。”我从内心深处热爱南通民歌,每次听老艺人讲述和投入自然的演唱,都有如获至宝的感觉。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南通民歌传承弥足珍贵的财富。”

在编辑《南通原生态民歌集成》的过程中,詹皖寻访了很多传统乐人,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

2008年2月,詹皖走进一个90岁高龄的长者的家,老人曾就读于南通海安西城著名的榕塘小学,一听是有关小学的事来了精神,一口气写下了校歌。6个月之后,老人就去世了。这件事对詹皖的触动很大,收集整理抢救南通民间音乐的使命油然而生。
2009年春天,詹皖到海门拜访了99岁的张来芬老人,听她在油菜花田边演唱了多首风格独特,几乎已经失传的通东号子。同年初夏,他登门拜访了85岁的顾玉诗老人,录下她演唱的多首海门山歌,2016年1月,詹皖驱车百余公里,来到地处里下河地区的海安县墩头镇,拜访当地民间老艺人、盲人刘志龙,抢救濒临消亡的民间音乐——道情……

詹皖所收集的民歌时间跨度很大,远至五代后周,近到现当代都有。在采风过程中,他也有不少新的发现。以民歌中的号子为例,南通号子表现出滨江临海的地理特色及流入杂居的方言特征,呈现多元文化兼容的特色。

十多年来,他四处寻找民间歌手,反复听他们的演唱,一句句核对唱词和唱腔,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2005年,他撰写学术论文《南通地方性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研究》参加全国首届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选,获教育部一等奖;他遍访南通民间音乐家,出版了《一路音符》,纪录了50年代至今致力于收集民歌的老音乐家的奋斗的历程;2013年12月,詹皖主编的《南通原生态民歌集成》出版,该书收录了1068首南通民歌,其中的200多首是詹皖采风的新收获。

詹皖与张自强
詹皖与老艺人


詹皖著作(图片来源:当当网)

江海梦交响曲

南通原生态民歌集成

民智兮国牢(南通近代校歌歌曲集)

张謇与南通民间音乐文化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