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高志晏
南通话有七个声调。很多朋友不知道这七个声调分别是什么。我给大家举个例子:通、同、桶、痛、洞、拍、白。前5个是舒声。后两个是入声。
汉语声调调值一般可用赵元任发明的5度标音法来表示,其中5表示最高音调,1表示最低音调。根据《南通方言考》的测算,南通话七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
调类 | 阴平 | 阳平 | 阴上 | 阴去 | 阳去 | 阴入 | 阳入 |
调值 | 31 | 35 | 55 | 53 | 313 | 53 | 5 |
例字 | 通、梯 | 同、提 | 桶、体 | 痛、替 | 洞、地 | 拍、踢 | 白、笛 |
点击收听这几个字,注意这几个字的声调。
点击收听:
具体到声调的高低走势(调型),大家可以参考附图。
图中是我的南通话发音。其中“基频”就是指声调。基频的高低变化就是声调的变化。我们也要注意调类(平、上、去、入)和调型的关系。比如,南通话的阴上,就是一个高平调(声调较高,走势较平)。阴去就是一个高降调(声调起点高,呈下降趋势)。
另外,南通话的阳去是一个曲折调,即声调有一个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整体调型和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差不多。我个人的阳去发音,有“嘎裂”(即图中“洞”字的基频,中间的基频值极低),这体现了我个人的声调发音有高、低两个调域。
我们也可以看到,阴入呈一个下降趋势,而阳入的调型变化不大。
这里只是简单给大家展示下南通话声调的调类和调型。真正搞声调的分析要收集多人的发音,也要用读更多的字。
解释下:
1.图中的基频就代表声调。这个基频是通过音频分析软件praat测出来的,反应了这几个字声调的实际情况。基频的具体采取办法是每1毫秒取一个采样点,没有用pitch smoothing,所以可能会有些artifacts。
2.调类和调值的关系,在各个方言里面是不太一样的。调类指平上去入四声,调值指音调的高低变化(比如高平、高降等等),也就是我图中那些线条的上升下降情况。比方说,普通话的上声“调值”和南通话阳去“调值”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