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话词汇“窠”和“篮车”

0
1128

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高志晏/南通方言网
南通话中,“窠”和“篮车”都可以表示婴儿床。其中,“窠”也可以说出“伢儿窠”。“篮车”通常要儿化成“篮车儿”。
为什么要叫“窠”和“篮车”呢?
南通的孙锦标老先生在一百多年前(1913年)就给我们解释了这个问题。
孙锦标在《南通方言疏证•卷三•释凭具》一章中说:
“篮车 :(戒庵漫笔)今眠小儿竹篮,名摇篮。郭晟家塾事亲曰:古人制小儿睡车,曰摇车,以小儿摇则睡故也。按,今人制小儿睡车,但谓之,其形圆,以篾与木为之,可以摇者也,若篮车之形则方,以竹与木为之,不可以摇者也。”

孙锦标在这里引述了明代江阴人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李诩说现在让小孩子睡觉的竹篮,叫摇篮。
明代合肥人郭晟的《家塾事亲》说:古代人做的小孩子睡的小车,叫摇车,之所以叫摇车,是因为摇动以后小孩子就睡了。
孙锦标解释说:现代人做的小孩儿睡车(这里的现代人指孙锦标那个年代的南通人),叫“窠”。叫窠,是因为它的形状是圆的,是用篾子和木头做成的,而且可以摇。篮车的形状是方的,以竹子和木头做成,不可以摇。

这样我们就清楚了,“窠”和“篮车儿”都是婴儿床,但“窠”是圆的,可摇;而“篮车”是方的,不可摇。

孙锦标《南通方言疏证》截图

订阅
通知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