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广裕
过去,在“三十夜子忙紧阵”的祭祀仪式中,南通人烧“天地利市”即“老爷利市”,是一桩不可或缺的祈祷活动。这一仪式的进行,就意味着“过年”正式开始。人们一边烧利市,一边全家团聚,或是烧过利市后吃年夜饭。所以,通常把吃“年夜饭”称之吃“利市酒”。
烧利市,就是敬神,敬菩萨。一般是在除夕夜幕降临后进行。60年前的“三十夜子”,我家主持“烧利市”仪式的是祖父,他识字断文,熟悉祭祀活动程序,太阳落山前洗漱一番就坐进堂前屋,在那里不声不响地折叠纸神马。那个年代,纸神马是“烧利市”必备之品,也是祖父办年货时必请之神,“纸马”代表神灵,不作兴说“买”,应恭恭敬敬说“请”,包括贴对联和门神,不作兴说“贴”,应该说“长”,“面糊”应叫“黏头”等等,记得那时候“过年”规矩很多,特别是在祭神祭祖过程中不允许不懂事的“光头伢儿”在一旁多嘴多舌。因为我是祖父的“头孙子”,我有资格待在祖父身旁,当祖父把折好的纸神马放上供奉家堂的圣柜上时,按次序分别把天地、家堂、老爷、财神、顺风、禁忌、灶君、八蜡、元花、土地等10副神马一字排开,他生怕被风刮倒,还一根青蓝线拦住。据说,这10个关乎整个家庭“福、禄、寿、喜、财”的菩萨和神灵,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得供奉祭祀。
“老爷利市”的供品很讲究,10个纸神马10个小瓷杯,倒9杯酒一杯茶,其中“天地菩萨”不喝酒只喝茶,主祭品“三寸肉的前肋”或“坐蹬肉(腿板)”一块,活鲫鱼(至少两条)放在清水盆中,大方糕(一甑糕的九分之一)和三个大馒头(特制),“看家馒头”,一般是甜兜心,一块洒盐大豆腐和一把竹筷放在菜刀上,这“四样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条件好的还要把金银首饰、礼品、钞票等,放在纸马菩萨面前,以示一本万利。我们家并不富裕,仅是“四样头”而已。
烧利市的一切准备完毕,全家人老小都聚集在堂屋,祖父将新买的大红蜡烛插到供桌上烛台,点着焚香,连祖宗轴子前也一一点上香火蜡烛,还把办年货一起请回的红灯笼点着蜡烛挂上廊檐,有的人家把大红灯笼系在青竹上吊到一两丈高的桅杆上。这时,农家小院光亮满堂,爆竹响起,祖父一边叩头一边念念有词,紧接着全家人按辈份高低、年龄大小挨个叩头许愿,从菩萨面前到祖宗面前都要一一拜到,瞬间“年”似乎来到人间,像我们这些年年昐过年的小孩子终于把年盼到,高兴得无法形容,因为不仅有好的吃,还有新衣裳穿,甚至还有压岁钱拿,当然要在菩萨与祖宗面前多叩几个头。
待全家人叩完头,“烧利市”并没有全部结束,尾声还是祖父主持,他恭恭敬敬站在祭台香案前,继续念念有词地感恩与祈求,内容是谢天谢地、希望神灵保佑、全家四季平安、富裕吉祥。等天灯熄灭,或一炷香焚毕,他收起天地君主的纸马,连同准备好的黄钱和元宝,送到外面焚烧,唯有新的家堂与财神的纸马留着,因为新的家堂纸马要留在家里一年,财神纸马留在正月初五烧财神利市。虽说本地各有做法不同,但感恩与祈祷的欲望大体一致。在纸马焚烧完毕之后,祖父还得把稍许供品放在酒杯中,浇在烧过神马的四周,说是“浇天”,实质是表示最后谢意。这才算是烧利市完毕,家人可去吃年夜饭,亦称吃利市酒。
其实,过年烧利市的内容还很多,有“老爷利市”“土地利市”“财神利市”“猪栏利市”“牛栏利市”等,各个人家根据自己家里经济情况而定,一般人家仅烧一个综合利市。据说,这种敬奉的方式,源自原始的敬畏,是感恩,也是祈祷,既让人们内心有准则有规矩无愧于天地自然,又让人们心里有敬畏,严格地遵守着世间的伦理纲常。
祖父离开人世后,父亲继承了这种敬奉形式,到了我这一代略知一二,不知下一辈能否延续,那就不得而知。不过,如今过年可从鞭炮声中判断,乡下的多数人家在“烧利市”,但供奉纸神马难得见到。
来源:江海晚报2017年1月14日夜明珠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