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中国曲艺志江苏卷/志略/曲种》主编: 王鸿.
南通隔布戏,又名隔壁戏、一人戏。流行于南通、扬州、泰州及苏北里下河地区。为一人隔幕表演,以口技效果为主要手段,用不同方言和小调叙述故事。
南通隔布戏由艺人韩凤池拜扬州口技艺人张三保为师学得,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漂阳正式演出。演出内容开始时多为以口技模仿各种音响。艺人挟黑布幕、口哨、莲花板,走街串巷,到处可演。演出时间多为夏季夜晚,偶尔也应堂会。韩凤池不仅能模仿鸟兽啼叫、器物撞击和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还能模拟丝弦锣鼓声、人物喜怒哀乐和职业叫喊声。各地方言、民间小曲都模拟得极为地道。还擅一人演故事中有四五个角色的曲目,如《武松杀嫂》、《王瞎子算命》等。
民国期间,隔布戏的演出进一步发展为以门板代替幕布,供表演者在门板上模拟敲门、关门声,打架、撞击声及坐、走、搬移东西声。因而听众称“隔壁戏”。又因为是一人隔布表演,故又称为“一人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进书场演出。不再隔布。
隔布戏的曲目多为小段,每段约演十至十五分钟,每场演出三五个小段。正式演出前,往往加演滑稽说书和口技,达到静场和招揽听众的目的。常演曲目有以口技为主的《王三杀猪》、《磨房串戏》、《四人打牌》、《四人打架》;以学唱为主的《武松杀嫂》、《瞎子捉奸》、《公公扒灰》、《王老娘接生》、《王瞎子算命》,以说表为主的《小寡妇上坟》、《小叔子摸嫂》、《王先生打针》、《四小奶奶打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韩凤池新编创有《解放台湾》、《镇压反革命》、《活捉美国狼》、《废品展览会》、《四季抗美援朝》等。均以说唱为主,配合口技。
其中《废品展览会》于1957年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曲艺会演(南通会演区)获演出奖。“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南通隔布戏演出即告中断,后一直未见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