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营街区与名仕大宅

作者:孙模
来源:《江苏地方志》2013年第5期

西南营街区

有关西南营街区的记载,最早见于明嘉靖《通州志》,志中称其方位在“州治西南”,其范围北到西大街,今人民中路;东至南大街;西到西城南段城根,今环城西路南段;南至南城西段城根,今环城南路西段。明万历《通州志》载巷名:“西南隅凡三,曰:依莲巷、线长巷、南关王庙巷。”清康熙《通州志》仅将南关王庙巷易名为南关帝庙巷。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载此街区有“西牛肉巷、掌印巷、南关帝庙巷”。该志《州城隍图》中,标“掌印巷”巷名的南北还有四条平行、东西向的巷子,几乎横穿全街区,却未标巷名。按它们的位置,北为惠民坊巷,南依次为冯旗杆巷、南关帝庙巷和西南营,西南营西端在北向,巷成“L”形。西南营街区的这五条巷子一直保存至今,倘佯其中,人们可以寻访其间的古往今来。
西南营之名,可溯源至明洪武中(1383年前后),通州设置了守御千户所,有旗兵1120名,分为十营,十营的名称分别是壮捷营、壮武营、旗忠营、济武营、登庸营、平定营、忠节营、兴义营、威武营等,“散在城之各隅”,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营或有裁并,加之营名不如以方位好流传,渐渐连十营各自的位置都没有人能说清楚,最后只有西南营留下了古代军旅的遗痕。江西人王猷定曾为明末进士包壮行宅的石圃撰写《石圃记》,称“其地在城之西南营”,由此推论,清末明初西南营已作巷名使用了。

巷名溯源

南关帝庙巷 南关帝庙巷位于西南营北,因其东端有关帝庙而得名。南关帝庙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原为天王庙,明弘治(1488~1505)年间拓地改建为关帝庙。20世纪50年代,南关帝庙有房屋十一间,朝南一大间为发角式的关帝殿,朝东为东岳殿。民国初,张謇将东岳殿改建为图书馆,将东岳大帝等塑像移至五圣殿,后来又将五圣殿改建伶工学社。1958年,贡献庙产办工厂,庙内将全部神像清理干净,改为韬奋印刷厂的加工场,南关帝庙改变了宗教场所的性质,唯留巷名。

冯旗杆巷 冯旗杆巷位于南关帝庙巷之北。旗杆另称桅杆,升旗之杆,昔时成双成对地竖立在大宅第和宗祠大门前,高四五米至十余米,木质或石质。关于旗杆的设置和规格,缺少专门的载录,从全国现存的旗杆来看,中举后可竖带单斗的,中进士后便可竖双斗。通州能竖旗杆的人家除李玉鋐宅第有“四根桅杆”之称外,还有就是“冯旗杆”了。《南通市地名录》称“巷内有清代附(为副之误—笔者)贡生冯梦龙住宅,宅前有旗杆”而得名。另有一说明,嘉靖三十年(1551)岁贡,郧西知县冯鸾居巷内,门前竖了旗杆,与冯梦龙家的情况一样,也因资历不足,再加未见记载,此说也不可信,冯旗杆巷之定名便成为待解之谜。

掌印巷 掌印巷巷名始见于清光绪《通州志》。此前俱名之为依莲巷,其依据是清康熙《通州志》之前志书图中元定远将军张宏纲的武定祠在依莲巷,而清光绪《通州志》图中宅在掌印巷。掌印巷西端原有明洪武年间任刑部尚书李敬宅,高官掌印成巷名在清乾隆(1736-1795)年间。其后,新任官员到通州上任,从城西接官厅登岸,经城西大街必过掌印巷,而后去官衙,以取官运享通的好口彩。另据前辈回忆,清代地方官在立春前一日有迎春的仪式,知州、吏目、两学官、一税司在通州州衙集中后,登上显轿,前列仪仗,取道南大街,而进掌印巷,经西南营,进仓巷,出东城门,至教场举行仪式,过“掌印”一段最被看重。

三人巷   从冯旗杆巷向北通向掌印巷的有一条巷子的名称很是特别,谓三人巷。三人巷,不知底细者或猜测取自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猜测因巷可容三人并肩而行,以宽度而定名,其实皆非,乃是出自近代文人习位思的戏谑:巷中原有举人周源灏的住宅,其邻吴姓,有女甚美,有“美人”之称,还有州差王某亦住巷内,习位思取巷名三人者,指举人、美人、差人,此种巷名命名法堪称通城一绝。

惠民坊巷 到了惠民坊巷,就不禁感到了历史的厚重,这是南通最早留下墨写记载的地名。1976年5月,当时为红卫公社新农大队的建闸工地发现木质地券一方,上面有毛笔沾墨书写的文字:“□□国淮南道崇川城内厢惠民坊顾氏九娘,年登八十。十一月,□忽往□□□,仙人赐酒一杯,迷其道路,至□□□王公王母边,买得土地墓□□□,钱万万九千九百九十贯文……”(□为原文残缺者,购地四至等地券套语未录。此券为南通博物苑收藏),地券最后署的年份为宋天圣三年,即1025年,可以证实至少在986年前就有了惠民坊。本街区内有惠民坊、惠民坊东巷和惠民坊西巷。东巷与西巷间原来有一条横向巷,那便是古志书有记载的线长巷,后来为民宅所占。古代的街坊在旧州志中称“街市坊”或“里市坊”,是城市百姓聚居区划的称谓,似于现时的居民社区。明嘉靖《通州志》记街市坊17座,明万历《通州志》增加两座,共有街坊19座,一直到清光绪《通州志》都保持此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街坊渐渐在人们生活中淡出,只剩下惠民坊一座,成为研究通州街坊史唯一存在的实体。

惠民坊至今还保留着街坊的基本设置:社和井。社,俗称土地庙,供奉着土地爷和土地太太。如今惠民坊的土地庙还存有相连的两进(南通称叠台)有脊的瓦屋,北向,为一家小饮食店的商业用房。街坊设井,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是不可或缺的,惠民坊土地庙西北不远处就是一口井,清光绪《通州志》载其名为“惠民井”,至今还能打出白花花的耀眼如银的井水,居民们围井洗汰,这在现时繁华都市的居民区里实属罕见。惠民坊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20世纪50年代初,西南营街区掌印巷、南关帝庙巷通南大街处的巷口都有类似惠民坊的坊门。据通州各州志记载,州治西南有三坊——惠民坊、依莲坊和武定坊,惠民坊位北,掌印巷原为依莲巷,依莲坊便在掌印巷,武定坊在南关帝庙巷一带,西南营街区保留了全部古街坊,并能明确其方位,这在南通又是唯一的。

惠民坊土地庙之东,原有天妃宫,设供“护国芘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重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妃”神位,供奉的是女神妈祖。此庙建于明洪武中(约在1382),清康熙三年(1664)移至城西任巷,此地改建为育婴堂,几经修建,清乾隆十九年(1754)知州王继祖等又增建大门三楹,官厅一,乳房二十一。乾隆二十九年,因“日久颓敝”,“渐至废弛”,育婴堂迁州治西北今育婴堂巷处。如今妈祖文化,慈善事业都是热闹话题,西南营街区在这两方面都是南通的发轫之地,当予重视。

市河 走过了西南营街区,古时曾有小桥流水,计曲水一,池二,桥六。通扬盐运河之水注入通州濠河,濠河自城西南水关流入城内,为市河,或称治河。明万历四年(1576)知州林云程濬市河,通州人、进士陈大科为之记:“市河者,通州城中河也。自周显德间城成即有河”,又云:“其横自西水门入,而东亘州廨、学宫、稍折而东出水。其纵则两支,一由玉带桥注而南,一由中正桥注而北。”本街区的市河有两部分。一是东西横河,自西南水关至州廨,可两舟并行;一是纵者,由玉带桥而向南者,可行小舟。有了河必定有桥,横向自西而东为西南水关桥,又名通天桥(今在文化广场西北角),虹桥(惠民巷北巷口前)、市桥(今南通饭店前),平政桥(今南大街与人民路交汇处);纵向的自北至南为展龙桥(惠民坊西巷口),玉带桥,因近明初尚书李敬宅而得名(掌印巷西巷口),凤凰桥(冯旗杆巷西巷口),在清光绪《通州志》的城隍图上,最南的河稍处还有广福桥。在掌印巷西巷口处有凤凰池,南稍广福桥南还有洗马池。上述的河与池逐渐由淤塞至夷平,水流不通,积水纳污,蚊蝇孽生,民声抱怨。人民政府成立后采取措施,断然填塞市河,西南营街失却了市河遗留,今日寻迹,难得还剩一处,便是掌印巷西巷头有一水泥池长约四米,宽约三米,池上有水泥板十五块分三批为盖。这种水池是当年填塞市河时,政府考虑到城内填河后无消防之水源,便在原河道附近建水池若干以补救之。这批水泥池六十年过去了,已成罕见,希在整顿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时保留它,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

旧宅觅踪

西南营街区位于通州中心区域,名人大户喜择居于此,留下了相当多的故宅。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下文简称《光绪志》)《山川志·名迹·附宅墓》中记载的就有:元招讨使张宏纲宅、明尚书李敬宅、明参政邵棠宅、明布政使袁随宅、清封资政大夫徐大绅宅、清兖州同知马遇宅、清总兵杨天柱宅、清岐亭同知邵凤依宅等八座宅第。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绪元年以后,街区又新添了众多的名人宅第。在此摘要介绍几座旧宅。

清兖州同知马遇宅 《光绪志》载:“兖州同知马遇宅在州治西横桥南。”横桥又写作虹桥,“横”、“虹”读音相若,原市河上南北向的一座小桥,位于惠民坊南巷口,现应在人民路南人行道的位置上,马遇宅可以定位在惠民坊土地庙一侧。马遇家数代为官,可以查证的是马遇的祖父名马连镳,清康熙三年(1664)得中武举,后任大河卫守备。马遇本人是清乾隆三年(1738)中举,在仁化任知县时治黠吏,罢扰民矿业,转任顺庆同知,筹赈救民,再任衮州府同知,马遇昼夜巡徼不懈,主缮军器,城得以保全。他官司职不算高,却能尽职有所为,故《光绪志·人物志·宦绩传》中为他立传。马遇之子马有章,清嘉庆六年(1801)参加礼部会试取第一,为贡士之首的会元,授内阁中书,他的政绩似乎不突出,但是好读书,晚年患眼病,还以宋、元、明史未能读完而留憾,故《光绪志》中将马有章列入《人物志·文苑传》。现在留传着一份《南通市历史文化名人街区概念规划、现状名人故居分布图》(下文简称《分布图》),图中惠民坊和惠民坊东巷相交处,标为“马探花宅”,这是明显的误置,南通科举史中通州的探花只有一位,便是清雍正五年(1727)的马宏琦,他的家在西大街马厂巷附近。对照《光绪志》所载的马遇宅的位置,可以肯定“马探花宅”处应是马遇的住宅。

清封咨政大夫徐大坤宅 在《分布图》上,马宅西邻标为徐御史府”。本街区内徐姓的宅第相当多,人们为了便于称呼各个徐家,有磨砖门徐家,黑漆门徐家,钥匙门徐家之称。磨砖门者大门钉上经磨研加工过的方砖,黑漆门者大门抹黑色油漆,钥匙门最有特色,向时讲究大门朝南开,如果是南北向的巷子,迎巷开门,不是朝东,便是朝西,徐家便想出办法,建宅时在主巷边开出数十步长,东西向的塞巷,大门开在塞巷的北侧,大门便朝南了。本街区徐氏宅的主人是谁,已难一一查明,即就“徐御史”而言,御史掌弹举官邪、敷陈治道、审核刑狱、纠察曲礼之职,但这位徐御史为谁,查阅《光绪志》的《选举志》和《人物志》,未能找到合适的对象,所以此宅的主人只好以口传的“徐御史”相称了。本街区徐氏故宅能确定主人和方位的唯有徐大绅宅。《光绪志》载:“国朝封资政大夫徐大绅宅在州治西南凤凰桥左”,凤凰桥是市(治)河南支流上的一所小桥,位于冯旗杆巷的西端,这所宅子便在此了。徐大绅研究《周易》造诣很深,通州学《周易》的都出自他门下,他的女弟子由此成为州中名士。他对脾气暴躁的母亲,能曲体亲意;拿出妻子的奁具作妹妹的陪嫁;为经营严重了亏损涉法的哥哥倾家相助,所以《光绪志》将他列在《人物志·义行传》中记载,而他的住宅能载在志书上和他们的儿子徐起霖不无关系。徐起霖是明崇祯十二年(1639)副贡,准恩贡,在永安、延平任官。清顺治间(约1657),遇上某宦被劫,他假释三死囚,以救宦抵罪为约、果如期而成。迁徽州革弊政七,以死相争得免民捐。后任真定府知府,能安民守土。徐起霖因病辞官回乡,成为通州名园珠媚园续顾姓后第二姓主人,亦可见他在通城的显赫身份了。

明尚书李敬宅 徐大绅宅之北有明李敬宅,它是地方志中最早有记载的两所宅第之一,明万历《通州志·杂志·第宅》载:“国朝李尚书敬宅西南玉带桥”,玉带桥也是市(治)河南支流上的一条小桥,位于掌印巷的西巷口,玉带桥和掌印巷都因李敬宅所在而得名。

李敬,字言纳。明洪武初年以擅长文学应征,任刑部尚书。李敬博学多才,熟知律令,为官遵守法度,勤于治理政务。辞官回乡后,于洪武十四年(1381)三月,复为朱元璋召回,任国子监祭酒。期间,让诸生学习经史律令,使其明事理,知善恶,以免遭刑辟。洪武十五年,被免职,回到通州。

顾姓大宅 掌印巷南是冯旗杆巷,最著名的是顾姓宅,通称“凤凰桥顾家”。这支顾姓在南通的第一代为乾隆时期的顾明德,从第三代开始,以“乌、金、曾、尔、永、林”字排辈,至今早已排完,人口多,分支也多,画家尤无曲是顾家“基”字辈的外甥,他无法说清舅舅辈有多少,更说不清他们的谱系。这支顾姓在清朝担任的官职不算高,最高的也只是顾曾沐任工部主事,顾曾灿任刑部主事。清朝设主事一职,为各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官阶为正六品。但是顾家在科举路上却相当可观,前后出了六名举人,四名贡生,四名进士。荣耀一时的是清光绪九年(1883)顾曾恒、顾曾灿等兄弟和曾恒之子儒基同赴礼部试,得中贡士,有“父子叔侄同科”的佳话,随即殿试,曾恒、儒基中进士,三年后曾灿也喜中进士。至于入学为秀才,这支顾姓在教授乡里子弟方面也是声誉卓著。《光绪志》载顾鸿“家既落,以舌耕赡甘旨”。民国《南通县图志》则载顾鸿之子顾金标、顾金楠兄弟,并以文学教授乡里弟子,著籍者多数十百人,时传进顾家求学,至少也能中个秀才。这支顾姓在编修地方志方面也是功不可没:顾鸿为清道光《江南直隶通州志》主要编纂者之一,此志只刻成七卷,未成全志,论者以为此志颇多突破,地方特色反映充分。而后成书的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印出,其实际的主纂者便是顾雄的孙子顾曾焕和顾曾恒兄弟。该志集前志所长,纠舛误,去犹复,又详加搜讨,征信阙疑,立体较严,向为各界人士所推崇,对全面研究封建时代的通州,有重要的价值。

这支顾姓又辈辈分支,人口增多,多处购宅分炊。顾金楠与子曾焕、曾恒购西大街北柳家巷一带明辽蓟总督顾养谦旧宅,顾曾恒还购买了惠民坊的“徐御史”宅。顾金标的孙辈也分别在冯旗杆巷和西南营购房,而冯旗杆巷的旧宅一直为顾偿基一系所住。

冯旗杆巷26号顾宅,1982年被定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3月,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等在南通名建筑师孙支厦陪同下考察了此宅,当时此宅除顾尔亦一家居住外,尚为濠阳居委会和粮管所的办公用房,陈教授认为它是可以与丁古角季姓宅媲美的明代居宅,季姓宅趋向北方建筑的风格,而这所房屋却是苏南风格。《南通市志·文化·文物》有如下记述:“冯旗杆巷明代住宅,位于市区冯旗杆巷26号,为一座七檩硬山明三暗五的敲门,明间为抬梁式,次间为穿斗式,梁架扁作,用材粗壮,覆盆式柱础,构架严密。”幸运的是,全宅格局和构架至今未变。

清海门厅同知王宾宅 西南营街区最有价值的宅第当属南关帝庙巷东端的“海门府”,望文生义,不少的人以为这是一座官衙,其实它是王宾的宅第。20世纪50年代就管劲丞先生撰文道:“王宅主人王雁臣(王宾的字)曾做海门厅同知,驻在海门,而不属于那一府,因为它是直隶厅,不作为知府的佐贰官,而是像知府和直隶州知州一样地直属于江苏省。因为当时官场爱恭维的习惯,又因为同知有分府之称,巴结他的便称为海门府了。”2009年10月海门市政协等主办了“纪念王宾逝世100周年暨张謇与王宾学术研讨会”,近100名张謇研究者以及来自国内和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王宾后裔参加了研讨。王宾积极支持张謇实业救国,与张謇一起开发海门,创实业,办学校,修水利,建港口,兴桑田,灭蝗害。王宾于宣统元年(1909)逝世,张謇撰书挽联,亲往吊唁,称赞王宾是为官的典范。

王宾光绪二十九年(1903)离职后定居南通,住宅便在南关帝庙巷,有东西两宅,每宅各五进,前四进设厅,厅两侧为房,后进为辅助用房,东侧有花园,东南方为家庙和书房。《南通市志》对海门府的记述如下:“南关帝庙巷明清住宅,位于市区南关帝庙巷10号和11号,两院相通,是一座住宅建筑群,具有明清时期建筑特征,东、西两宅各五进,都完好地保存了明代后期的梁架结构。东宅第二进,是清代中期建筑。1982年是宅定为江苏省文化保护单位,现为机关幼儿园使用。”

中国著名建筑师孙支夏宅 西南营是本街区最南的一条巷子,中国最早的建筑师孙支夏曾有住宅在巷内,位于南关帝庙巷的南出口西侧。孙支夏的老宅在地步湾,与两位兄长合住,20世纪20年代末,孙支夏为独女招婿入赘,恐为兄长相阻,便在西南营购屋出宅,孙支厦夫妇与女儿女婿住此约10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为女婿赴法国留学筹集经费,将此宅售出,本人回老宅居住。孙支厦的老宅前已拆去,如要为这位在中国建筑史占一席地位的建筑师留一纪念地,重提他在西南营的住宅有其必要性。

明工部主事包壮行宅 西南营有条南北向的支巷,名为壮行巷,巷西便是包壮行的住宅。包壮行是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曾官工部主事,不久明朝覆灭,包壮行誓殉国,家人严防未成,拒绝在清朝任官,在家“垒怪石为奇峰,颜之曰石圃”。包壮行宅几经转手,约于民国20年(1931)为顾贶予五弟顾伸基所得,顾伸基之子顾尔镫先生回忆道:“大门在围墙的最东边,正屋在住宅的西部,正屋东邻是一座中部呈半圆状突出的两层楼房,造型奇特,楼东隔一条火巷设有书房,全宅住房约30间。楼房南有大型假山一座,北有小假山一座,便是包壮行的石圃。”正如清初南昌人王猷定撰写的《石圃记》所言,石圃最大的特点是“朴”,取材为最普通的狼山石,造型不求玲珑精巧,大者取平台式,山路两侧石壁凹凸不齐,为自然状,山顶有一茅亭,亭状六根和栏俱用未加工的柏树为之。石圃一直保存完好,1954年住此的某单位为建篮球场,将石圃拆毁。陈从周来南通考察,曾寻访石圃,听已被毁,连呼“煞风景”。

梳理西南营街区的名人和故居,人们不禁有感叹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家族没有永恒的荣华富贵,如能为善积德,或许若干年后,还有口碑在人间流传。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3 评论
最新
最早 评价最高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顾林昂
1 年 以前

关于此文中所说凤凰桥顾姓,不知史出何处,顾明德为何人?
今己集得该顾姓清代朱卷五集,指明该顾迁通始祖顾业经,明中叶迁通,嘉靖年间,以匹夫攘臂,抗击倭寇,重创而卒。
其排名上,迀通后三代,多沿江南居里排名之序。其后,各列其序。不复延续。到其第十世方重新立序为五德,即起于木,而终于水以相生为序。始为木德,金楠,金标是也,以“木”为旁;其后,木生火,为火德,两子生八儿,长子金楠生曾焕,曾煐,曾烜,次子金标生曾熙,曾焯,曾炜,曾煜,曾燦。合称老八房。取名皆具“火”旁或“灬”为底,又后,火生土,为“土”德。八儿生三十六孙【不一一列名,著名者有儒基(二品衔,侍读管理,即选道,通城该顾“父子兄弟叔侄同科”进士中的子与侄)似基(举人,内阁中书,未出任杭卅知府,故号未杭,民国知名人士)倓基(举人,画家,字恒託,尤无曲的姐夫)償基(字贶予,道城四大才子之一,抗战苏中八老)】取名中用“基”,带土;再后,土生金,为金德,后代更多,著名的有顾尔钥,顾尔镡,顾而己(尔锜),顾尔镫(华远)等等,取名均带“金”旁,后金生水,为“水”德,因顾鸿之“鸿”己带水,取二水“永”,取名时人与人之间,定竖“心”旁字为区别,此辈人更多,己多到字典上竖心旁的字,除p“懒”与“惰”两字外,再无可用之字,故用“心”为底的字或不得己而重名,所以为,“水”德辈中,重名者很多。此时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者,多有改名,以保护家人。此后便又轮转到“木”德,但为二木,取“林”字为序,这就广为人知了。顾林曜几乎名满全城。低调的公安部常务副部长顾林昉,牺牲在抗美援朝中的顾木木昆(坤)均系该族之人。因时过境迁此“木”德用时,己有人放弃,取名排序各自自定,但比较守旧之人,还是将自己的后代按顺序,以带“炎”字取名。以此顺推二后为三,三木为森,三火为焱,三土为垚。三金为鑫,三水为为淼,十五年为一轮回。此排序依明代帝制排序相同。可查考。
見朱卷与《崇川书香录》中顾姓各篇。知此“凤凰桥顾姓”出处,大谬也。

管理员
JP
1 年 以前
回复  顾林昂

感谢留言。已经将您的问题和评论转达作者,请静候作者答复。

管理员
JP
1 年 以前
回复  顾林昂

经与作者联系,答复如下:感谢顾先生指谬。原文系顾氏研究之始所作,其后有对此研究的补正文章,详见《南通市农村文化遗产名录崇川卷·武陵堂顾氏宅》一文,谨此作答。

3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