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话影响了如皋话吗?

0
2164

南通话影响如皋话吗?

文/吴凤山
来源:《如皋日报》2013/4/13

在南通与如皋接壤地区,居民杂处,称为过渡方言带。的确有南通话影响如皋话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认为有如皋话影响南通话的现象。这条过渡方言带与横江淞积成陆有关。南通从平潮镇(又名三十里)向北依次是四十里、五十里,到白席镇的中板桥又称六十里,曾是通如分界线,即白席镇是跨在通如边界上的镇。这也提示:横江的最后淤积线在今新姚乡、勇敢乡、龙舌乡、九华乡与南通毗邻的地带上。这一带的口音特殊,有卷舌音、南通音和如皋音。从卷舌音形成于清初来推测,这一带最后成陆也在明末清初,北方移民入住最可能在清乾隆中叶,因为如皋县志所记这段时间如皋人口暴涨,这与黄淮水灾有关。所以严格地说,这条过渡方言带当初是南通辖地,后来划归如皋。那么这一带的口音本应是南通话,因受如皋话影响才成为现在的模式。所以“南通话影响如皋话”的提法,即是在过渡方言带也不妥。

ttdh
来源:通泰淡话微信公众号

以上仅就“过渡方言带”而言。南通话和如皋话是一种整体而非局部。从整体看是否有“南通话影响如皋话”的事实呢?

南通话和如皋话同属“通泰方言片”同在一个片,自有相同的语音特征,这就是“古全浊声母逢今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一律清化为送气音”这个特点是学界公认的,与今晋客方言有同源关系(南通方言网按:晋客方言似是笔误,当为客赣方言,详见鲁国尧《客、赣、通泰方言源于南朝通语说》)。回顾历史,西晋永嘉丧乱,中原人口大批逃向东南,导致如皋于东晋建县,客家人形成。这是通泰片以上语言特征形成的根源。东晋义熙七年如皋与联片的蒲涛、临江、宁海、建陵五县同时建立,都因中原移民大批移居。这时的历史未提及南通。南通市的历史中这时还是大江大海中的一个岛,名叫胡逗洲。中原移民一时难以到达那里。但是今南通话又具有那批中原移民带来的语言特征,这是怎么来的?这是以后从如皋大陆传过去的。古南通的人口来源大体有三种:一是“流人”,即流放昭刑的犯人,二是吴地的移民,三是如皋移民。如皋有六千多年的成陆史,建县也有一千六百年,是一个古县。南通是一个新兴的州,清代以来如皋县才由隶属泰州改属通州。

所以说,从历史的、整体的、语音特征的角度看,从来没有南通话影响如皋话的事。

近来,南通不断有人在方言认识上放出奇谈怪论,招摇视听,诸如:“南通话像日本话”,好像很光彩;“南通话不属江淮方言”好像很奇特;“南通话影响如皋话”好像又古老又崇高。这都与经典文献格格不入,却能影响一些不知方言底细的人,这是很要不得!

订阅
通知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