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的“江南话”
文/徐铁生
来源:《海门日报》2017年02月27日第七版
海门地区通行两种方言,即沙地话和通东话。长久以来,通东话被称为“江北话”,自然沙地话就是“江南话”了。其实,海门地处长江之北,沙地话和通东话都是江北话,但同时又是江南话,即江北“江南话”。
汉语方言,根据不同的语言特征可分为10大方言,即官话、晋语、吴语、徽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客家语、平话。其中官话又分为8个次方言,即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南通地区的海安话、如皋话、如东话和南通话即属于江淮官话的泰如片方言。
吴语(吴方言),又称吴越语、江南话、江浙话,分布于上海市全境,江苏省南部(除南京市、镇江、句容、扬中)和北部靖江市大部分地区,南通市海门、启东两市全境和港闸区、通州区、如东县、海安县部分地区,浙江省全境,安徽省郎溪、广德等县部分地区,以及福建省北部、江西省东北部分地区。靖江话、沙地话、通东话和金沙话是长江以北的4种吴语。
吴语方言区又分为3个方言片,即北部片、南部片和西部片。北部片又称太湖片,下边又分为6个方言小片。江苏省境内的吴语分属其中的毗陵小片和苏沪嘉小片。
毗陵为常州古称,毗陵小片吴语即以常州方言为代表,包括无锡、张家港(常阴沙除外)、江阴、常州、宜兴、丹阳、金坛、溧阳、溧水、高淳等苏南地区方言和靖江话、通东话、金沙话3种苏北地区方言,以及安徽的郎溪话、广德话等。
苏沪嘉小片以苏州方言为代表,它包括江苏省苏州、常熟、吴江、昆山、太仓、张家港常阴沙等苏南地区方言和苏北南通地区的海启(沙地)方言,上海市主城区和各区方言,浙江省嘉兴、嘉善、桐乡、平湖、海盐、海宁等地的方言。
通东话是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方言(太湖片毗陵小片吴语),沙地话是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方言(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吴语),它们都是江北话,也是“江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