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气象谚语
文/李元冲
20世纪60年代前,农民收种庄稼、人们出门办事全靠谚语来看天、识天。海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使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本地气象谚语,所谓“崇明人看天,江西人识宝”,真实地描述了海门人依靠气象谚语看天的准确性。气象谚语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对完善和充实今天的天气预报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短期预报
朝(早晨)看天顶穿,暮(傍晚)看四脚空。
朝怕南云涨,夜怕北风推。
早晨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早晚烟扑地,苍天要落雨。
今朝火烧云,明朝晒煞人。
红云日出生,劝你莫出门。
红云日末起,风雨霎时歇。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
日头(太阳)叉天,雨在夜前,日头生脚,不消半夜。
月亮外边有圆圈,不是风来就是雨。
地上还潮,大雨将到。
云从东北起,必定有风雨。
云从东南涨,下雨不过晌(中午)。
东吼(虹)日头(指有太阳)西吼雨,南吼北吼晒干鱼。
吼(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吼(虹)低日头高,明日晒来背皮焦。
蜻蜓满天飞,眼前有风雨。
久雨见星光,来日雨更旺。
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干乌龟壳。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月色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落半夜后。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日出遇风云,无雨天也阴。
日暮黑云接,明朝风雨急。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午后云遮天,连夜雨绵绵。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蚂蚁筑坝大雨来,燕子穿梭日头来。
黄昏知了叫,明朝热得吱吱叫。
鸡鸭进窝早,明天天气好。
太阳红,刮沙风。
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南天霍闪(闪电)火门开,北天霍闪有雨临。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六月(指农历——下同)北风当天雨。
六月初三一个阵(阵雨),上昼(上午)耕地下昼睏(意为每天下午都要下雨,下午可以休息)。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好十三,变十四。
霜后东风一日晴。
雾后来云是雨天,云后来雾是晴天。
中期预报
天上起了炮火云,不过三天雨淋淋。
一日北风三日晴,三日南风别盼晴。
三朝迷雾发西风。
三日西南风,秋雨落勿穷。
二十分龙(农历五月二十为分龙节)廿一雨,廿三、廿四落大雨。
廿九卅十骑月雨,初一初二不好天。
三朝迷露(雾)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月蚀三朝必有大雨落。
春东风,雨祖宗。
烟滚地,要下雨。
五月雾,小鱼小虾上大路。
初三夜来不见月,阴阴雨雨半个月。
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无雨早黄霉。
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
小暑一声雷,黄霉依旧归。
白露日子雨到一处坏一处。
乌鸦成群飞叫,寒潮就要来到。
东北风,雨太公,西南风,干松松。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冬雾霜。
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
长期预报
上看初三,下看十六。
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雷打正月节,二月雨不歇,三月桃花水,四月塘开裂。
春牛踏腊雪,河底要开裂。
立春阴,春阴四十五天。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惊蛰未到先蛰(指打雷),阴湿一百二十日。
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小满日头,晒破石头。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断流。
小暑东南风,四十五天有凉风。
小暑温吞(指不冷也不热)大暑热。
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牛车需搓水)。
立秋无雨一秋晴。
白露下了雨,市上没有米。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搓)水车断黄牛脚。
寒(冬天)干必定春阴。
立冬无雨一冬晴。
立冬起头,头九有雨,九九有雨。
冬至起南风,阴阴湿湿到清明。
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
七月初一难得雨,八月初一难得晴。
八月南风两天半,九月南风当夜雨,十月南风跑勿及。
九月十三晴,钉鞋(雨鞋)挂断绳(长时间不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