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溷气”和“荤气”
文/高志晏
葱蒜韭菜之类有臭味的食物佐料,古时称“荤菜”。《说文解字》说:荤,臭菜也。謂有气之菜也。《仪礼▪士相见礼》讲:“凡侍坐于君子……夜侍坐,问夜,膳荤,请退可也。(晚上陪君子人坐着,君子人问时间,又开始吃葱蒜韭菜之类的东西,这就说明你可以告退了)”。
葱蒜韭菜之类的臭气,上海嘉定说“荤辛”(《嘉定县续志》:荤辛,俗称臭菜也),扬州说“荤味”(《汉语方言大词典》p.3905)。
南通说 /xʷɛ̃ 53 tʃʰʒ 轻声/,可写作 “荤气”。/xʷɛ̃ 53/写作“荤”,在语义上非常贴切。但是语音上有问题。“荤”字在南通话里是阴平,调值21,而非53。硬要解释,我们似乎可以说是借用了启海话发音,启海话的“荤”字是读高降调的(调值53)。启海话是否有“荤气”一词,我不清楚,请方家赐教。
如果不从“语音借用”方面考虑,那么或许还可用“溷气”(《南通方言考》)。溷字表示混乱,浑浊(《说文解字》),后世也有用“溷”表示厕所、粪便的(《汉语大字典》p.1820)。所以用“溷”表示臭,也说得过去。问题还是出在语音上。“溷”字中古为匣母去声字,匣母为全浊声母,故而,“溷”字在南通话中应该念阳去,调值是313,也非53。
既然“荤”和“溷”的语音都不相合,我个人还是倾向于“荤气”,毕竟“荤气”在语义上是非常合适的。使用“溷气”也完全可以,“溷气”二字也记录在《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是盐城阜宁一带的词汇,意思也是表示葱蒜之类的臭气。
下面是《钻字眼》栏目的讨论。视频来源:江海明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