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泰州两市市域方言分布图

0
4030

2018新版江苏省南通、泰州两市市域方言分布图

来源:通泰淡话 微信公众号 (2018-01-17)

使用人口占江苏省南通、泰州两市70%以上的通泰方言,在民间有南通话、海如话、三泰话、乃至沙上话等形形色色,标准多样的各种称呼。 实际上,尽管各县境方言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甚至泰州市区跟南通市区的方言在没有引导的基础上完全不能互通,但如果我们按照历史来源、音韵特征、语法结构做一个深度的比较,其实他们都属于同一方言区。自从中国有现代方言研究以来,通泰方言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本公众号的推送中,我地方言正式名称仍然参照南京大学中文系鲁国尧、顾黔教授等业界权威著作中定义,称为“通泰方言”。

早在十年前就有圈子里的前辈参考各项著作对南通地区方言分布进行图解。十年过去,总体来说,南通、泰州等地方言布局没有大的变化。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对方言划区进行更加细致的考察,并对原有的方言分布图进行调整与修改。图为2008年版南通市域方言分布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泰淡话主创团队发现,大多数通泰方言母语者对于我地方言的具体分区、特征并不明确,同时存在着很多不科学的理解,因而我们认为,有必要出一版新的、严谨的南通泰州两市市域方言分布图。

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单一的语音标准进行方言分区是可行的。但在江苏境内的官话和吴语的过渡地带,方言情况相当复杂,根据单一的标准画出的单条同言线往往只能粗浅地反应方言分解情况。南通泰州二市幅员辽阔,甚至连专家学者都很难做出精确到每一个村子的方言调查,因而,方言分布图必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疏漏,在这里我们敬请读者们指出图上的不足。

在2018年新版我公众号出品的江苏省南通、泰州二市市域方言分布图中,我们做出了如下的几点改善:

1.根据现有的专业方言学著作的描述重新作图,对之前流传的各种版本的方言分界进行了多方筛选和考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严格依照现有的行政区划作为基底进行绘图。精简、准确的行政区划对于方言分区界定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更有助于培养不同区域的读者的大概认知。少量近年撤并的重要乡镇用小字仿宋体标示,部分接近城关镇的乡镇不作特别标注;

3.在图例上,采用学术界通行术语为南通泰州两市内部各区域方言命名,避免了随意命名带来的谬误和混乱。同时严格参照权威学者制定的标准来界定两市境内吴语、通泰、洪巢等多种方言的界线;

4.对“方言岛”和多方言交界地区的独特现象进行了再三确认以及深入研究,例如:南通市沿海的海安东北部李堡、角斜两乡镇中的光明村、来南村等数个村庄的通行方言为吴语崇启海方言;至于不同方言交界地区,目前仍留有南通市通州区五接镇、二甲镇,泰州的靖江市季市镇等三个乡镇方言分布待考。

2018新版通泰方言分布图的划区规则:

1. 中古全浊声母不保留浊音,而逢塞音、塞擦音则不论平仄一律读送气清音,且入声分阴阳的方言,为通泰方言。举例来说,“痛”[tʰ]、“洞”[tʰ]两字声母相同,与冻[t]迥异,石、黑二字均为入声音调不同。照此标准,如海、三泰、南通方言为通泰方言。

2. 中古全浊声母仍保留浊音,且入声分阴阳的方言为吴语。例如“冻”、“痛”、“洞”的声母分别[t]、[tʰ]和[d],均不相同,石、黑二字均为入声音调不同。照此标准,启海、金沙、通东方言为吴语。

3. 中古全浊声母不保留浊音,送气规则分平仄,入声不分阴阳的方言,为江淮官话。例如冻、洞二字声母相同,石、黑两字均为入声音调相同。照此标准,兴化市西北部乡镇方言为江淮官话洪巢片方言。

同时,通泰方言内部分为:

1.东区:南通口音。其核心特征为:保留有软腭鼻浊音音位[ŋ],如“牛、眼、额、硬、昂、鳄、牙、欧” 等字声母相同。 同时古代假摄类韵母拥有两种变体(中西两区均只有一种)。 因此南通方言“茶、巴、虾、车、蛇”同“打、大、拉、哪”等字的韵母不同,而中区、西区韵母相同;

2.中区:如海、泰兴口音。其核心特征为:与南通话一样保留有软腭鼻浊音音位[ŋ],如“牛、眼、额、硬、昂、鳄、牙、欧” 等字声母相同,但可以跟西区方言互通交流;

3. 西区的里下河、泰州口音。其区别于东、中区核心特征为:不再普遍保留有软腭鼻浊音位[ŋ]。仅“我”一字 为特例得以保留。

南通市域方言分布图作者: 通泰淡话 @史腰疼

泰州市域方言分布图作者: 通泰淡话 @乔航大侠

文字编校: Garfield

另:

通泰方言的定性、定名在学术界纷争不断,另有江淮官话通泰片、泰如方言等说法,在下述文献中均有命名,供读者参考。

制图参考文献:

[1] 顾黔. 通泰方言音韵研究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

[3] 王洪钟. 海门方言研究 [M]. 北京:中华书局,2011.

[4] 敖小平(美). 南通方言考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

[5] 鲁国尧. 通泰方言研究史脞述[J]. 方言,2001,4:301-314

[6] 通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通县志.[G].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7] 史皓元(美)/石汝杰/ 顾黔 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方言地理学研究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 史皓元(美)/石汝杰/ 顾黔 江苏境内长江两岸官话与吴语边界的同言线[J]. 语言研究,2007,3:14-25.

订阅
通知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