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功:赴台湾推行国语的功臣

徐兆熊
《南通日报》2018年9月3日 A7版

魏建功(1901—1980),海安西场人,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副校长等职。1950年,主持编纂《新华字典》,于1953年10月面世。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46年1月至1948年11月,魏建功领衔赴台推行国语三年,为台湾废除日语、推行国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四八年一月十六日,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全体同仁欢迎朱家骅教育部长视察(前排右二为朱家骅,右三为魏建功)

领衔赴台主持国语推行

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于4月17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把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日本占据台湾后,对台湾除了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控制外,还实行所谓“从属性的同化主义”殖民统治,在文化上推行“皇民化”教育,禁止台湾人民使用自己的母语,所有学校全部使用日文教学,致使台湾一般中年民众和青少年只会说日本话,读日文书,已不会书写阅读汉字,只有一部分老年人在家庭内部还会说自己的母语。据日本官方统计,至1940年,台湾人使用日语已达70%之多。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汉字在台湾几乎形成断代空白期。

1943年,中英美苏开罗会议之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国民政府开始考虑战后接收台湾问题,成立“台湾省调查委员会”,负责筹备台湾接管工作。调查委员会起草了《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将教育列为接管重点。教育部根据《纲要》,通过四川白沙国立西南女子师范学院院长谢循初邀约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务委员魏建功于抗战胜利后去台湾主持国语推行工作。

1943年8月,台湾光复。魏建功、台静农去重庆与国推会驻会委员何容见面,商谈赴台推行国语工作。当问及台湾光复之后政府对于推行国语工作的具体部署时,方知奉命接收台湾的有关行政方面根本就没有一个初步的计划,甚至具体负责台湾教育行政的官员都没有顾及到这一问题。几个月前教育部对魏建功赴台负责推行国语的邀约只是“口头传话”,很为吃惊。出于一股强烈的民族责任感,魏建功临阵受命,负起主持台湾国语推行运动的全权责任。

1945年10月,魏建功带领国推会委员何容,干事王炬、王玉川、齐铁恨以及自愿报名的女子师范学院国语专修科的若干毕业生去台湾。由于政府迁都南京,航班紧张,直到1946年1月,一行人才从重庆飞上海,从上海转飞台湾。 在上海转机时,魏建功巧遇他的北大学生方师铎。方师铎本是结束云南傣族地区语言调查工作回京看望父母的,受魏建功邀请,欣然随师一同去台湾。

精心组织工作成绩斐然

在魏建功的指导下,台湾国语推行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推进,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可圈可点的工作如下:

首先是建组织。魏建功一到台湾,就着手组建“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4月2日,“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成立,魏建功受聘为主任委员,何容为副主任委员,齐铁恨等21位专家为委员。为了确保国语推行工作落到实处,魏建功先在北投县举办了“国语示范推行所”,取得初步经验后,立即在台湾省各县、市分层级设立“国语推行所”29所,具体办理各县、市国语推行工作。“国语推行所”主任由各县、市长亲自兼任,统理事务,副主任由各县市教育处(科)长兼任,办理事务,每所配推行员3-7人,由教育处遴选或呈请行政长官公署派充。这从组织上保证了台湾国语推行工作的有序推进。

为了解决国语推行所初期推行员不足的矛盾,魏建功通过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从厦门市一些学校聘请了33名国文教师去台。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成立后,又呈请教育部所属国语专修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南女子师范学院、国立社会教育科学院先后调了29名学生去台任教。暑假期间,魏建功又请教育部从国立北平师范学院聘请18名毕业生赴台,分配到各推行所附属的国语实验小学和台湾女师附属小学任教。

为扩大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的力量,使国语推行工作尽快见成效,11月间,魏建功亲自回北平,招聘“国语推行员”赴台。此间,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委托杨循声教授与魏建功面谈,邀请魏建功来北京大学任训导长。为完成台湾国语推行工作的神圣使命,魏建功坚辞不就,答应待台湾国语推行工作安排妥当,步入正常之后再考虑回北大任教。

其次是定原则。面对台湾国语推行的艰难局面,魏建功依据1944年3月在重庆制定的《国语运动纲领》,以语言文字学家的深厚学养和从事国语运动近20年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台湾国语推行的行动纲领。

第三是作讲座。魏建功一到台湾就提议在广播电台开设国语讲座。他首先主讲了《国语运动在台湾的意义》。”数日后,他再次在电台讲课,为上次讲话作“申明”,深入浅出地重申在台湾推行国语的重大意义。1946年7月11日,魏建功又在台湾电台作《学国语应该注重的事情》讲座。

第三是办报刊。为配合台湾国语推行工作,1946年5月21日,魏建功在《新生报》创设副刊《国语副刊》,并带头撰文。他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国语运动纲领》,在第2期发表了《何以要提倡从台湾语学习国语》,进一步阐明了台湾推行国语要从台湾方言复原学习国语方法原则。

此后魏建功连续在《国语副刊》发表了《国语的四大涵义》(第3期)、《怎样从台湾话学习国语》、《谈注音符号教学方法》(第9期)、《学国语应该注重的事情》(第9期)、《国语词典里所增收的音》(11期)、《台湾语音受日本语影响的情形》(11期)、《日本人传讹了我们的国音》(11期)等文章,直接、适时地指导着台湾的国语推行工作。

魏建功在《新生报》创办《国语副刊》的同时,还以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的名义为国语推行工作人员办了一份内刊《国语通讯》,作为指导台湾省国语推行工作,及时交流工作经验的窗口。

在台湾国语推行工作中,魏建功切身感受到日本在台湾近50年的奴化教育禁锢封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意识到在台湾推行国语运动绝非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作长期的努力,因而必须筹办一份以推行国语为主旨的报纸,以便为国语教育提供一块坚实的阵地。于是以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的名义,着手筹办《国语日刊》。1948年1月,教育部长朱家骅到台湾视察教育工作,魏建功向其汇报国语推行工作时,请示筹办《国语日报》,得到朱家骅的同意。后来魏建功向教育部提议停办国语会的《国语小报》,将所有设备迁至台湾省转交台湾省《国语日报》使用,得到教育部批准。1948年6月,魏建功亲自回北平办理印刷机械设备迁台事宜。回台后随即着手《国语日报》创刊工作,魏建功兼任社长,王茀青任副社长,主持报社工作,总编辑梁容谷,经理方师铎,社务委员何容、洪炎秋、齐铁恨、祁致贤、王玉川5人。魏建功还请胡适先生为《国语日报》题写报头。

1948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节当天,《国语日报》发行创刊号。《国语日报》始为4版,后来逐渐增加到16版,有力地支持了台湾国语推行工作。

泽被后世赢得高度赞誉

在国语推行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高强度组织推动下,由于魏建功领导的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卓有成效的辛勤工作,台湾省国语推行工作进展顺利。至1948年底,全社会形成了浓烈的学国语说国语的氛围。一些私立国语传习所、国语讲习班,一些使用国语注音符号的报社、杂志社、出版社、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不仅军人、学生、公务员、职员使用国语,就连黄包车夫、汽车司机、商店伙计、茶室茶女等都形成了学国语讲国语的热潮。台湾2000万人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统一使用国语。

对于魏建功在台湾推行国语工作的至伟之功,后人多次给予高度评价。

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董鹏程在1993年《台湾推行国语教育的经验与对外推行华文的展望》一文中写道:台湾“国语”的推行,经过40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全民共通的语言,几乎没有人不会说国语。所以有这样的成功,可以说是由于当初所拟定的政策正确,以及当时参加推行国语运动人士的热心与努力,几乎把它当作一种宗教,一种信仰来推动,希望凡是中国人都会说国语,亲切地使用一种语言来交谈。当然台湾同胞热烈、认真、努力的学习是成功最大的一个因素。还有几十年来,出版社、报纸印行注音读物、电视台的国语节目,各级学校的教师之国语文教学,尤其是国小老师对教学之认真,使国语的根深植在每个人心中,在每个人的生活里开花结果。

魏建功赴台推行国语三年,为台湾省国语推行工作作了重要的贡献。他不仅当初从根本上彻底动摇与消除了日据时代奴化教育在台湾的影响,而且对当今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维系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与归宿以及海峡两岸同胞的感情维系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用“泽被后世,名垂青史”来评价恐怕一点也不为过。

参考文献:《魏建功文集》《一代宗师魏建功》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