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区小学生方言使用情况调查
南通方言网
2015年7月
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调查介绍
南通的小学生(00后)还有多少人会南通话?还有多少人说南通话?00后们对南通话的传承是否支持?我们南通方言网在2015年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我们向大家汇报一下调查结果。我们主要通过南通市语委,向南通市区的中小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在网络上进行,完全匿名,完全自愿。参与者通过自己的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填写问卷。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开头就给参与者定义了什么叫“南通话”。我们的描述如下:
“南通方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南通及所辖县市的各种方言,狭义单指南通话,即主要通行于南通市区、港闸区和通州区中西部的方言。本调查针对的就是狭义的南通方言–南通话。”
为了分析南通话在南通本地小学生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必须保证受调查的小学生确实有学习南通话的“母语环境”。有些小学生的父母并不是南通人,或者父母中有一方不是南通人,这样的学生可能就不具备学习南通话的母语环境。在我们收到的问卷中,有404位同学是有“母语环境”的。也就是说,这404位同学的父母都是南通人。这份报告将专注这404位南通本地00后同学的南通话习得和使用情况[1]。
样本概况
这404位同学中,女性有231位,男性173位。平均年龄11.77周岁(标准差0.99)。年龄的中位数、众数都是12岁(共230位同学)。换句话说,绝大多数参与者的年龄在11岁到13岁之间,即小学4年级到6年级。由于本次调查是匿名的网络调查,我们并没有询问参与者的性别、住所、所在学校等信息。
调查报告
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请查阅:南通话生态调查。我们采用数理模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推理统计分析。推理统计分析的报告请见本站在2015年发布的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将采用一些描述性统计指标(如:百分比),对数据的大概趋势进行一些说明[2]。
1第一语言
我们称儿童从小习得的第一门语言为“第一语言”。在调查到的404位小学生中, 有68.1%从小先学的是普通话,只有29.4%从小先学的是南通话[3]。有2.5%先学的是其他地区方言,或同时学的方言和普通话。
2自我评测:南通话水平
我们请所有参与者给自己的南通话听力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打分。用数字1~5来表示;1表示完全听不懂/完全不会说,5表示完全能听懂/说得非常好。自我评测是参与者给自己的南通话水平打分。这个分数由于有极强的主观性,故而不能反映参与者真实的方言水平。但是,这个打分可以说明参与者对自己方言水平的自信程度。这里的数据分析剔除了第一语言是“其他”的参与者(共10位),只保留第一语言是南通话或普通话的参与者。
我们先来看听力水平。大多数参与者对自己的南通话听力水平非常自信。在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参与者中,有81.5%的人给自己的听力水平打了4分或5分。在以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参与者中,也有65.8%的人给自己的听力水平打了4分或5分。当然,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参与者,对自己的听力水平更为自信一点。
我们再看口头表达能力。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参与者中,有70.6%的人给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打了4分或5分。以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参与者,有50.2%的人给自己打了4分或5分。
两相比较,我们发现:
1. 多数参与者对自己的南通话听力水平更为自信;
2. 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参与者比以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参与者更为自信;
3. 即便是以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参与者,也有超过半数觉得自己的南通话水平比较好或非常好。
3南通话使用频率:是否有机会用
方言的活力体现在她的使用范围和频率。我们请所有参与者回答他们是否有机会使用南通话。如下图所示,49.5%的参与者认为他们每天都有机会使用南通话,另有22.5%的参与者认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说南通话。这个结果让我们深思。这22.5%的参与者目前都在南通生活,父母也都是南通人,居然连说南通话的机会都没有。除了这些参与者本身的问题,似乎也可以说明南通话目前的使用范围不广,活力不足。
4南通话使用频率:家庭使用频率
我们询问参与者在家里说南通话还是普通话。回答选项有五个:1.完全南通话;2.大部分时间南通话;3.有时普通话,有时南通话;4.大部分时间普通话;5.完全普通话。
下图展现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家里完全使用南通话的00后,只占5.4%。大部分时间普通话和完全普通话的00后占54.2%。
我们在本报告开头提到,在这404位00后参与者中,有68.1%的人从小先学的是普通话。只有30%左右的参与者是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小时候没有学南通话,长大后可能也就不太会说南通话了。我们接着将数据分为两类,分别考察第一语言的影响。下图展示了数据结果,我们看到:
- 大部分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参与者(70%左后),在家里还是说南通话的。也有30%左右的00后参与者在家里是完全说普通话,或大部分时间说普通话。
- 相反的。大部分以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参与者(64.8%),在家里主要是说普通话。也有2%和5%的参与者在家里是完全说南通话,或大部分时间说南通话。
- 综合这两组参与者的信息,我们发现:在家里“完全说南通话”或“大部分时间说南通话”的人数是比较少的。
5南通话传承:
我们接下来探讨方言的再传承问题。我们看到,虽然很多00后从小是学的普通话,在家里也不怎么用南通话,但是超过半数的00后对自己的南通话水平还是比较有自信的。那么,这些00后对方言的传承持一个什么态度?我们设计了如下一个问题来探讨这个问题:
问题:如果您有孩子,您跟您的孩子说什么话?
选项:1. 完全南通话;2.大部分时间南通话;3.有时南通话,有时普通话;4.大部分时间普通话;5.完全普通话
让00后的孩子去思考子女的教育问题,似乎是为时太早。但是,我们这个问题的目的不在于探讨这些00后孩子们将来怎么教育子女,而在于考察这些00后现在对方言传承的态度。结果如下:
我们看到,有75.7%的00后参与者表示将来和自己的子女完全说普通话或大部分时间说普通话。方言传承的危机,由此可见一斑。我们进一步将参与者的反馈数据分为两类,考察第一语言的影响。结果如下:
我们看到,即便是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孩子,大部分也不愿意将南通话传承下去。这表现在有超过半数(53.8%)表示将来只跟自己的孩子说普通话,或大部分时间普通话。以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孩子,有85%表示将来只会跟自己的孩子说普通话或大部分时间说普通话。我们注意到,以普通话为第一语言的孩子,并不是都不会南通话。这些孩子超过半数觉得自己的南通话听力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是不错的(给自己打了4分或5分)。之所以有85%不愿意传承,恐怕不能仅仅理解为这些孩子不会南通话,而要从他们对南通话的态度上找原因。关于参与者对南通话的态度,我们也设计了几个问题。具体分析请见本站之前的报告:南通人怎么看待南通话?
6总结
本报告讨论南通本地00后的小学生对南通话的传承和使用情况。上面的数据可以说明,南通话的活力是比较弱的。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
- 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的00后只有30%左右。我们要再次强调,我们这里调查的00后,都是在南通长大的本地孩子,父母都是南通人。这些孩子都是有条件将南通话作为第一语言的。为什么只有30%的南通本地的孩子以南通话为第一语言?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 南通话在家庭中的使用频率比较低。在家里“完全说南通话”或“大部分时间说”南通话的孩子非常少。
- 00后的孩子们对传承南通话的热情不高。绝大部分00后的孩子表示不会将南通话传承下去。
7备注:
[1] 我们收到了906份反馈。在这906份问卷中,有些不是中小学生填写的,有些填写问卷的中小学生是“新南通人”(父母不是南通人)。我们在2015年已经对这906份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见本站调查报告)。
[2] 百分比一类的描述性统计指标仅是对现有数据的总结,不能够进行泛化。也就是说,本报告的百分比数据仅仅是总结了这404位小学生的情况。我们不能够用这个数据来推论南通市所有小学生的情况。要讨论所有小学生的情况,必须要用到推论统计的数理模型。
[3] 百分比计算采用了四舍五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