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学生发起的三语报站项目

0
772

这名男生名叫陈熙元,今年22岁,海宁硖石人,刚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他热爱方言,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发起人。

百度百科就有“海宁话”这一词条:海宁话又称海宁闲话,是海宁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也是浙北吴语的重要代表之一,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如上海话、杭州话等)基本能互通。

“在广州就有国语、粤语、英语报站的历史,在江浙沪也有不少公交车采用了三语报站。”陈熙元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海宁方言圈里的小伙伴们共同发起的一次奇思妙想,也可以说是一个梦想,可以在杭海城铁里听到海宁的方言。

通过这次招募,他们有27名成员参加到这个项目,不仅有学生,也有成年人的加入,一起为这个项目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项目团队提出轨道交通多语报站“一站一音”设计,力图将我国丰富的语言资源投入实际运用,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并以新建的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为首个试点。沿线各乡镇方言虽在语言学上同属吴语,却各有特点,形态不一。若实施某地站点增设该地方言广播,前往某地站点增设该地方言报站,能够鲜明地展现沿线方言的地理变迁,展现“一站一音”的理想效果。

请看演示视频:

综合海宁日报潮人语消息

 

订阅
通知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