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区小学生方言态度调查
南通方言网
2015年7月
调查简介
我们南通方言网在2015年对南通市区的小学生进行了方言使用和方言态度调查。关于“方言使用”问题,我们在之前的一篇报告中已经向各位汇报过了。这篇报告,我们着重讨论“方言态度”,即南通的小学生如何看待南通话的保护和传承。
调查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份网络问卷调查(https://www.wjx.cn/jq/5869452.aspx),通过南通市语委的帮助,邀请各小学的同学们填写问卷。这份调查完全是匿名和自愿的。同学们在家里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自主回答。
样本简介
我们共收到了906份答卷,其中有709份来自南通的小学生(15周岁以下)。其他100多份答卷来自社会人士,很多是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到这个调查,并主动参与的。我们在2015年的报告中已经采用统计模型分析了所有906位参与者的数据。本报告将专注于小学生。我们注意到,这709位小学生有295位是“新南通人”,即父母有一方不是南通人,或父母双方都不是南通人。在这295位“新南通人”中,父母双方都不是南通人的有181位。
换句话说,父母都是南通人的小学生共有414位(709-295)。在这414位小学生中,有10位不是在南通长大的。这样,在南通长大,且父母都是南通人的小学生有404位。本报告将分析这404位小学生的数据。这404位小学生的平均年龄是11.77岁,众数、中位数都是12岁,说明绝大部分是小学4年级到6年级的学生。
调查报告:方言态度
方言态度是一个人对某一种方言的好恶,可以体现在对某方言的认同感、对保护传承某方言的支持度等方面。我们可以直接询问某人是否喜欢或讨厌某方言,但是这种问题往往过于抽象。我们从小处着手,通过几个具体的问题,来探讨参与者对南通话的态度。作为这次调查的设计者,我们是支持方言传承的。但是,我们在设计问卷的时候,极力避免了使用带有倾向性的词汇和用语。以下为我们设计的几个问题和我们收到的反馈数据。
1你是否同意“南通人要会说南通话”?
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探讨参与者对南通话的认同度[1]。 选项为:1.很同意;2.同意;3.一般;4.不同意;5.很不同意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是极端的。设计上面这五个选项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参与者的态度。下图展示了反馈数据的大概趋势,我们将“很同意、同意”归并到了一起,把“不同意,很不同意”也归并到了一起。我们看到有50%的小学生同意或很同意“南通人要会南通话”这种说法。不同意或很不同意的,只占17%。没有意见的,有33%。我们要重申,下图的数据来自404位南通本地的小学生,这些学生自己在南通长大,他们的父母也都是南通人。套用一个网络词汇,这404位小学生算是南通的“土著”。我们注意到,有50%的小学生“土著”认为“南通话”是“南通人”的必要条件。我们也要注意到,有17%的南通“土著”小学生不认同这个观点。
2你是否同意“南通要有南通话的电视、电台节目”?
电视、电台播放一些南通话的节目,体现了南通话的社会功能。电视、电台这样的“公共领域”是否有必要使用一些方言?我们收集到的数据显示,有53%的参与者认为南通应该要有南通话的电视、电台节目。
3你是否同意“民间组织、社会个人应该保护和传承南通话”?
这一问题,直接询问参与者对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态度。我们看到有61%的参与者认为民间组织、社会个人应该保护和传承南通话。
4你是否同意“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和保护南通话”?
这一问题,探讨的是参与者对政府角色的态度。我们看到,同意和很同意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和保护南通话的站46%。与上面一个问题相比,可以看出这404位小学生区分了政府和民间角色。总体上说,这些学生认为在方言保护和传承方面,民间角色应该要更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