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东民歌简介

海门文化馆

通东民歌是广泛流传于海门北部地区的民间音乐。主要流传于海门北部讲通东方言及与海门接壤的通州、启东的部分地区,流传区域约500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

通东地区东临黄海,南面长江,经济比较发达,是海门市历史最悠久的地方。从公元958年开始,通东人就在这里开辟荒滩、耕作稼禾。由于气候适宜、文教昌盛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因此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东民歌是其代表之一。

通东民歌包括劳动号子、小调歌谣、喜庆利市、贺房说令等。语言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江海风韵和乡土气息,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其中,劳动号子是通东民歌中形式最丰富,内容最生动的部分。因为直接来源于农民的劳动生活,所以不同的劳动便有不同的号子:如,车水号子、挑粪号子、拉船号子等。其音乐豪放有力,节奏鲜明,特别能振奋精神。

通东民歌在内容上有短民歌和长民歌之分,短的称为四句头民歌,如:《樱桃好吃树难栽》、《南风没有北风凉》等;长民歌大多为叙事性的,有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有的长达数百句,如《红娘子》、《撑船歌》等。

通东民歌的音乐风格与苏南的吴语音乐完全不同,以五声音阶1、2、3、5、6为主的通东民歌音乐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还有的曲调是四声音阶,就1、2、5、6四个音,唱起来非常感人。听起来完全是地道的劳动风格。

通东民歌的唱词生动精彩,《撑船歌》、《红娘子》、《说利市》以及各种《盘歌》等,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各种场合都能演唱,无论劳动、休息、婚丧节庆等等,人们都用通东民歌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通东民歌的传承大都是在劳动生活中口授心传,是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自然沿传下来的民间音乐,每家每户的成年人在劳动生活中都会喊号子唱山歌,一代传一代,年轻人在各种劳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各种的号子和山歌。当然,从传承的场合上来说,就包括了田野劳动的场合、生活休闲的场合、风俗礼仪的的场合、商业作坊的场合、水上船头的场合等。而现在,又有了舞台演唱的场合、学校传唱民歌等场合。

通东民歌的独特艺术风格,使它在人类学、音乐学、语言学、民俗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通东民歌中,几十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曲调,为进一步拓展民族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原始素材,为弘扬南通地区的江海文化,特别为江风海韵音乐形象的塑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东民歌为南通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作者 zgao

订阅
通知
guest

0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查看评论
0
您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留言!x